7本心理罪顺序该怎么看知乎,《罪与罚》经典推荐
导读#以书之名#《罪与罚》是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贫穷的青年犯罪后心理上的煎熬与挣扎,深刻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如何判断对与错、对罪恶的认识、对法律和人性深处的思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
#以书之名#《罪与罚》是俄国文学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贫穷的青年犯罪后心理上的煎熬与挣扎,深刻反映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风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如何判断对与错、对罪恶的认识、对法律和人性深处的思考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小说中,主人公罗迪翻从初期计划的自以为是的“为了拯救穷人”的行为,到后来将犯罪推给内疚而无力反抗的老妇人,直到一步步陷入了自己心理的煎熬。这种心理上的折磨,在社会环境的压力下不断加剧,直到最终的解脱,让我非常触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正义和非正义的社会中,社会伦理和道德让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选择,而这种选择直接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于罗迪翻的行为,我们当然不能认同,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和底线。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价值底线在不同人之间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待事情的善恶观、人生价值观等差异所产生的。在《罪与罚》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思想复杂,懊悔不已,却依旧无法摆脱自己的罪恶。他的痛苦奇实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挣扎,也提醒我们,评判时间到底应该如何衡量? 同时,这本书也表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法律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在小说中,罪犯往往改变自己的名字,更换身份来逃避法律制裁,而法律的制裁力量似乎也越来越微弱。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个因素,尤其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法律制裁已经成为维护公正、平等、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我们每个人时刻谨记。 总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一部需要深入阅读、思考和探究的文学巨著,这本书充满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探索,在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思考和启示,也更加珍爱了人生和社会所赋予的每一个机会。在上海市青浦监狱,关押着不同罪名、刑期的服刑人员,其中不乏长刑犯,原本就对未来生活迷茫的他们,一旦遇到“变故”便会更加敏感、暴躁、焦虑、不知所措,不利于自身改造,也给监管安全带来隐患……
为了使这类服刑人员回归正常改造生活,上海青浦监狱心理健康指导室设立了罪犯服刑生活事件应对矫正项目,引导服刑人员以健康的心态应对困境。而我,就是一名心理健康医生。
控制不住的情绪
“他莫名其妙发火,把人家的碗扔在地上,还踩了几脚。我们教育他,让他道歉,他却号称自己有心理毛病……”这是服刑人员夏云(化名)的主管民警向我描述的情况。根据民警反馈,夏云最近的情绪波动很大,而且主动申请心理咨询。
得知情况后,我第一时间查阅了夏云的个人资料。夏云今年四十出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已经服刑一段时间,之前的服刑表现相对稳定。
在监区谈话室,我见到了夏云。他看起来就像一个六十多岁,暮气沉沉的老年人,比他的实际年龄老很多。虽然夏云戴着口罩,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萎靡不振。
随着谈话的展开,夏云向我描述了他的问题:“我最近猜疑心很重,经常会没事找事。有人跟我讲话时语气重一些,或者看着我时间久一些,我就会觉得他是在故意激我,我忍不住要发脾气、吵架。两年前,我被检查出肝硬化,每年都要去医院治疗。发病时,我会神志不清,严重时会昏迷。我现在控制不住情绪的问题是身体疾病引起的,还是心理有毛病?”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告诉我,来访者一开始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倾听是第一步。
浑浑噩噩的生活
夏云似乎对于谈论自己的经历缺乏耐心,对于过往的生活含糊其辞。根据夏云的简单描述,我大致了解了他的过去。
夏云小时候很贪玩,没有好好念书,后来还辍学了。夏云的父亲是包工头,生意还算不错,看夏云不是读书的料,便提议他学水电工,能掌握一门技能也是好的。可是,夏云也没能好好学技术,对待工作更是不上心,嫌苦嫌累的他不到三个月便不肯再做了。此后,夏云就没有工作过,一直在社会上游荡。
“这些年的生活是怎么过的?”我有些好奇。
“、喝酒、‘溜冰’(吸毒),这些基本上是生活的全部。”
没有工作,夏云的钱又从哪里来?夏云给出的答案是“啃老”,“我进来之前,父母还在给我还账。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了。”
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夏云一直以来身处“灰色地带”,浑浑噩噩地生活,走上犯罪道路似乎是早晚的事。而对自己的犯罪,夏云不愿多谈,只说是在一次“溜冰”后,又喝了不少酒,神志不清中和被害人发生矛盾,并捅死了对方。
对于吸毒造成的危害,夏云并非不知,可当时的他泥足深陷,难以自拔。他有太多需要后悔的事,然而世上并无后悔药,只有他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找不到出口的“恶兽”
入监后,夏云很少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矛盾,他最难的是适应监狱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自由散漫多年的他缺少规则意识,因此民警对他的管教起初多在行为规范方面。让夏云产生“心病”的根源出现在两年前。
那次,夏云感到身体不适,经过检查发现得了肝硬化。
当时医生询问了夏云一些个人、家庭情况,夏云原本没感到什么,可是后来他听说肝硬化会引发其他恶性症状、疾病,再联想到医生的问题,便觉得医生的意思是“病情会恶化,活不了多久了”。
“我本来就被判了无期,现在又得了这个病,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有时候我会想,也不要吃药治疗了,死了算了。”夏云叹息。
“在我看来,你的行为更多是心理负担导致的。肝硬化让你压力很大,认为不能活着走出监狱,觉得眼前的生活没有了意义。当然,肝病也可能会导致你的情绪不稳定,但所占的比例很小,在此之前我询问过医生,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医生告诉我,夏云如果症状发作,会出现头晕、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这种情况必须要经过治疗,症状才能得到缓解。而从夏云最近与他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以及他自己描述的情况来看,他的怒气经他人劝解或自行冷静会慢慢平息,并没有经过治疗。这与医生所说的“必须经过治疗症状才能缓解”的情况不符。
“不是因为肝病,是因为心理压力大,那我该怎么办?”夏云主动向我询求建议。
夏云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服刑人员甚至社会上普通人会遭遇的困境——突然被告知得了重病。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原本对未来的期待、计划都成了泡影,无助、担心、不甘……各种情绪纠结在一起,让人难以承受。而这些难以消化的情绪便会影响人的行为。
破局后的“重生”
为了使遭遇夏云类似困境的服刑人员能够回归到正常的改造生活,青浦监狱心理健康指导室开设了罪犯服刑生活事件应对矫正项目,引导他们学会应对人生困境。
夏云的情况就适用该矫正项目,我把他纳入项目后,指导夏云运用清静接纳理论解决目前的困境。同时,教会他情绪调整的方法,并重新确立改造目标。
我教夏云运用“三个10原则”处理自己的极端想法:“10分钟后,10个月后,10年后,你会如何看待现在的想法?”
“10分钟后,我可能会觉得刚才的想法有些冲动。10个月后,我可能会觉得这些想法太偏激,虽然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好歹还能活着,为什么要自寻短见?如果我还能活10年,那10年后,我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幼稚可笑,怎么会那么想不开?”运用“三个10原则”思考后,夏云的情绪变得平和了不少,对治疗的态度积极了不少。而当夏云试着从未来看现在的自己,他发现,那些让他动怒的眼神、言语,其实都不值得他在意。
在改造目标方面,之前夏云的唯一目标就是争取减刑,走出大墙。但经过多次咨询、探讨,夏云认识到,他犯下的罪本就“无可恕”,踏实服刑改造,接受监狱的管理,真正反省罪错,就是他应该做的。努力让服刑的每一天都有意义,才是他要树立的目标。
心态的转变不在一时,但想明白未来的方向,学会应对困境的方式,对于调整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对夏云的矫正接近尾声时,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较为正向的变化,他告诉我,眼前这一切都是他一路走过来的,不会再怨天尤人,将气撒到别人身上,他会接受现实,用余生好好反省,无论能否走出大墙……
: 上海市青浦监狱、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