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8889999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加坡官方第一语言为什么不是汉语?

你的位置: 首页 > 门徒平台资讯

新加坡官方第一语言为什么不是汉语?

2023-07-31 08:43:32

大部分新加坡人会书写汉字吗?

因为中国罩不住他

实名反对 @胡卡JuanCarlos “坡县的马来裔和印度裔对自己的文化传承情况比华裔好“ 的结论,据我观察,坡县的马来裔和印度裔其实和华人一样的情况,掌握的是半吊子母语,甚至由于马来西亚/印度的影响力比中国弱,马来语和淡米尔语相比于华语而言更弱势,至于很多母语掌握的好的马来印度人,很多都是从马来西亚和印度来的移民而不是新加坡本地人,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

youtube.com/watch?

新加坡马来人可以说马来语吗?https://www.zhihu.com/video/1123561674967429120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评论:

我是马来西亚华人我的马来语都比他们好
妈的,马来西亚的华人/印度人都比这帮新加坡马来人说的马来语好
不知道有啥好玩的,他们很痛苦地说着马来语但其实鉴于新加坡是个英语国家但他们的英语也不完美,没有冒犯的意思新加坡人。。。。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对于新加坡华人而言,华语普通话本身就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的母语是闽南话/广东话/潮州话/客家话等等, 华语对他们而言本身就是外语的一种,说的不好也可以理解,虽然新加坡号称双语教学但除了母语课以外,物理/化学/数学等其他学科都用英语,导致母语失去思考能力而仅限定于书面沟通的功能,这个效应对马来人/印度人更严重,不存在马来人/印度人母语比华人母语好的情况。


当然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也给跨族群人士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bilingual/multilingual 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新加坡掌握语言永远是为了【实用】,至于文化传承这一块,永远不是新加坡人的责任

新加坡会说四种语言的马来学生https://www.zhihu.com/video/1123565645085966336

是李光耀定的,在新加坡干掉华语教育,华语学校,也是他定的。

从文化上来说,他这个决定很操蛋。

可是从新加坡国家领导人来说,这个决定是很正确的。

坐船去南洋讨生活的福建和广东贫民

众所周知,在560多万的新加坡人口中,仅是华人就占据了75%,剩下的25%则分别是由13%的马来族和9%的印度裔,以及极少数的欧亚混血与其他种族构成。

新加坡地图

从新加坡当时的政治情况来看,当时新加坡刚建国,国家又小又穷。

想要发展,就要把自己整合到世界的工业、经济和运输体系里。

而当时,世界的话语权无疑是西方社会。

第一语言作为英语,很容易整合进去。

而如今时过境迁,在当今世界上,中国已经是一大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崛起,中国人真的站起来了。

那么这是在新加坡推华语教育的又是谁呢?

其实还是李光耀。

李光耀(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华人 (图右)

看一个问题,不能脱离时间尺度。

得失也不用看的很重。

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一个老人,一个他一生的故事。

他叫吴光X(为了隐私隐去最后一个字),我一直叫他老吴,出生在新加坡的土地上,不过那是新加坡和新中国都还没建国的年代。

新加坡65年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49年建国,老人今年已经80好几了。

我老娘过去在省城最大的机械国企工作,当时是一个人人羡慕的企业。现在那个企业已经倒闭快20年了。企业过去的大片厂房,如今成了写字楼和CBD林立的地方。

过去,老吴是我老娘的上级,而我老娘现在都已经60岁退休了。

老吴很爱喝酒,我也和他是忘年交。并不是因为我也多爱喝酒,我想应该是小时候他经常接送我的缘故吧。

前些年他还能喝的动酒的时候,经常找我喝酒聊天。

他成年以前,东南亚很原始,很乱。当地土著甚至喜欢把骷髅头放在自家门前,骷髅头少的人家是没有姑娘愿意嫁过去的。

而那些骷髅头是主人杀掉的其它部落的土著的人头,也就是敌人的人头,算作炫耀。

倒是和现在娶媳妇需要炫耀房子车子差不多,总之就是男人的战利品。

没什么粮食吃,所以他从小吃了很多野味。

新中国成立,真是当时东南亚华人的希望。

所以,他在建国后毅然回国,成了归国华侨。

他靠自己自学文化,勤学肯干坐上了工程车间主任。

在国企倒闭前,改制时,其实是很乱的。

国企工厂的小干部,整台好机器,串通外人当作废品卖掉,侵吞国家资产的事情都很多。更不用说小偷小摸。

但老吴作为车间主任却一直坚守着,坚守着职业操守,同时也坚持着 没钱~

历史风云变幻,他在新加坡的姐姐前两年也过世了。

而他,

过去厂里的宿舍拆迁了,现在住着30多层的拆迁房的小格子。

守着他一生的一大爱好,收藏邮票、主席徽章等,了此惨生。

=========================

欢迎关注答主 @猫叔物语:杂学大师,分享好玩好吃好新鲜。

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做出了第一项改革——改变官方语言。

联邦时期,也就是 1963 到 1964 年,新加坡是「独尊巫语(马来语)、多语并重」。

而独立之后,新加坡进入「独尊英语、多语并存」时期。

也就是说,英语成为了新加坡官方第一语言。

而这都是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资、寻求国外市场。

然而,新加坡现在有多风光,当年它就有多惨。

好不容易「巴结」上马来西亚这位老大哥。

可没到 2 年,人家瞧不上新加坡,就将它踢出朋友圈。

于是,新加坡只好绝境求生、咬牙立誓:

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高攀不起!

在 20 世纪就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如今人均 GDP 接近 8 万美元。

远超中国(1.26 万美元)、美国(6.94 万美元)。

谁曾想到,50 多年前,新加坡在立国之初,却受尽「委屈」。

独立成国,那是多少征服者梦寐以求的目标。

但是,新加坡却不一样。

1965 年 8 月 9 日,新加坡宣布独立这天,总理李光耀是绝望的。

「新加坡的独立是强加在它的头上的……」

新加坡那时还是个「小渔村」。

自然资源匮乏、经济条件窘迫......

唯一的优势是地理位置。

来往欧亚大陆的船只,几乎都得经过新加坡所在的马六甲海峡。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新加坡靠海运,比如收个路费、做做生意,也能过活。

可是,新加坡依旧不具备独立成国的条件。

最好的出路,就是跟邻居马来西亚「报团取暖」、「共同致富」。

本来,新加坡都干劲十足地走上了这条路。

在 1963 年,新加坡就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算是找到了组织。

本以为,小弟从此跟着大哥,能吃香喝辣。

可没想到,大哥却只想压榨小弟,自己养尊处优。

见新加坡总是心不甘情不愿,不到 2 年,马来西亚就对这个弹丸小国厌倦了。

于是,马来西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一刀两断。

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1965 年 8 月 8 日,马来西亚在以其为中心的国会上直接提议:

将新加坡踢出联邦!

最终,以 126 票赞成、0 票反对,新加坡被「踢出群聊」。

「Singapore is out」。

就在当天,这句话被登报在世界各国报纸头条上。

字字诛心。

报纸内容
报纸内容

新加坡像一个被赶出家的孩子,不得不年纪轻轻就自力更生。

8 月 9 日上午,新加坡向全世界宣布:独立成国。

当天下午,新加坡市政府厅举行了一场记者会。

记者们满脑子都是问号。

怎么突然就宣布新加坡独立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眼含泪光的总理李光耀身上。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埋怨,何况是一国总理。

李光耀只能憋着一股气,没说几句,就开始「暴风哭泣」。

1965 年 8 月 9 日,李光耀(中间)在记者会中哭泣。
1965 年 8 月 9 日,李光耀(中间)在记者会中哭泣。

记者会不得不因此中断 20 分钟。

要知道,身为华裔的李光耀,一直信奉着「男儿流血不流泪」这句老话。

可他这辈子还是哭了两回。

一回是在他的母亲去世时。

一回便是在新加坡宣布独立这日。

事后,李光耀在日记本上无奈地写道:

「1965 年 8 月 9 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

这哪里是什么「奴隶翻身把歌唱」,简直就是「被赶到孤岛自生自灭!」

李光耀曾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当时,马来西亚穆斯林有一个风俗。

男女结婚后,丈夫可以单方面宣布「塔拉克」。

翻译过来就是「我休了你」。

女方自然没有这个权利。

但离婚后,丈夫如果后悔了,还可以直接娶回原配妻子。

只是事不过三。

如果丈夫对一个妻子说了三次「塔拉克」。

那这段婚姻就算彻底没戏了。

当时,新加坡被「休」时,马来西亚就在国会上读了三遍相关法案。

相当于,对新加坡说了三次「塔拉克」。

这彻底断了新加坡重回马来西亚怀抱的念想。

李光耀的「暴风哭泣」背后,不仅仅是委屈,还有前路渺茫的愁苦。

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庇护的新加坡有多惨?

且不说新加坡当时没有什么军队保护国家安全。

也不说没有任何矿产资源、90% 的粮食都要靠进口。

连让人活命的淡水都没有!全靠马来西亚进口。

可以说,离开联邦的新加坡一度陷入「绝境」。

而作为新加坡掌舵手,李光耀自然明白:

熬过去了,还有一线生机。

熬不过去,就只能自生自灭。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竟也能绝境逢生、逆天改命!

其实,马来西亚并非不识货。

1961 年,马来亚联合邦(非马来西亚,主要指马来半岛,后文简称「马来亚」)主动提出「马来西亚计划」。

计划将新加坡、沙捞越、沙巴、文莱和马来亚合并成一个新国家,叫做「马来西亚联邦」。

文莱因为石油分配和领土纠纷,没能加入联邦。

可新加坡却很愿意加入马来西亚计划。

至于为什么,关键还是在「地理位置」上。

一直以来,新加坡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加坡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中心地带。

「马六甲海峡」长达一千公里,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主要通路。

从欧洲、中东、南亚到亚洲东部或澳洲的船只都需从此经过。

而「马六甲海峡」两侧有三个地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只是新加坡更幸运,地理条件比另外两个更好。

印度尼西亚海岸线大多是沼泽和浅滩,大船难以靠岸。

而新加坡有很多深水巷道、码头岸线也更长。

马来西亚的码头岸线只有 9 千米,新加坡却有 2.1 万米。

所以,新加坡更适合建设港口,而且属于世界级的水上交通枢纽。

有了港口,物流运输、进出口贸易等就更容易发展起来。

马六甲海峡地图
马六甲海峡地图

可新加坡面积又太小了,只有 728.6 平方公里。

开车 2 小时就能环岛一周。

且新加坡也没有什么军事力量。

一旦有外敌入侵,新加坡打也打不过,逃也没处躲。

在二战期间(1939 年~1945 年),新加坡就因此吃了不少苦头。

1819 年至 1942 年间,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

二战爆发后,日军用 55 天就占领了马来半岛。

随后,日军又用了 2 周时间迫使驻守新加坡的英军无条件投降。

这对新加坡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日军在新加坡大量捕杀「反日分子」、「敌性华侨」。

甚至日军高层军官扬言:「要全新加坡一半人的命!」

新加坡社会几乎在一夜之间尽数崩塌。

李光耀当时还是学生,目睹了日军的卑劣行径,十分痛心。

1942 年至 1945 年,日本殖民期间,新加坡被迫改名为「昭南」。

华人被一车一车地拉到海边,被集体屠杀。

曾经最繁忙的水域成了被华人鲜血染红的「死海」。

1945 年日本投降以后,新加坡再次成为英国殖民地。

直到 1958 年 8 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新加坡国法。

新加坡开始走向独立自治之路。

可新加坡当时的军事力量几乎为零。

一旦英国军队离开新加坡,又将面临巨大危机。

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在前。

「弹丸小国」新加坡要靠自己在国际上「夹缝求生」,力量还是太单薄。

它只能与马来西亚等周边邻国组成联盟。

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俗称「抱大腿」。

而新加坡也可以和马来西亚优势互补。

新加坡有天然的港口、便宜的劳动力。

马来西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

只要双方合作,不愁没有「翻身把歌唱」的那天。

1961 年 1 月,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就公开表示:

「新马合并是历史的必然,是我们要完成的当前任务。」

1961 年 5 月,时任马来亚首相东古·阿都拉曼提出「马来西亚计划」。

为了让新加坡尽快投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怀抱,李光耀立刻抓住机会。

他在 1962 年 9 月 1 日组织了一场「全民公投」。

让人民决定「以何种方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选票上,只有三个选项:

  1. 合并,但拥有部分自治权;
  2. 合并,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
  3. 合并,参照沙捞越与沙巴待遇。

你品,你仔细品。

首先是关于「合不合并」的问题。

这选票绝对是 100% 的同意,因为并没有「不合并」的选项。

其次是关于「怎么合并」的问题。

不管选哪一个,最终区别都不大。

因为这三个选项并非相互独立的选项。

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影响另外两个选项同时发生。

这种「骚操作」,就是做个表面功夫。

真正的决策权,哪里在老百姓手上?

不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

李光耀对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是「势在必得」。

哪怕耍一些会被人诟病的手段,也在所不惜。

最终,71% 的选民选择了第一项。

如他所愿,在 1963 年 9 月 16 日,新加坡宣布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并且保留部分自治权。

而很巧的是,这天也是李光耀 40 岁生日。

李光耀与东古·阿都拉曼
李光耀与东古·阿都拉曼

只是联盟容易,合作却很难,

就像是结婚容易,相处难。

两个种族、宗教、经济、政治、军事都相差甚远的地区。

要想融为一体,实在是太难了。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处于刚刚合并的「蜜月期」。

谁知没过几天,矛盾就出现了。

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第 5 天。

也就是 1963 年 9 月 21 日。

新加坡迎来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州立法会议选举」。

参选党派获得议员席位最多者,组成下届政府,该党党魁则为政府首相。

原本,这是「人民行动党」、「社会主义阵线」和「联合人民党」的三党之争。

没想到,选举中突然冒出一匹黑马。

那就是巫统、马华公会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

其中,巫统是由马来人组成的政党;

马华公会由马来亚的华人组成;

国大党则由马来亚的印度人组成。

而这「联盟党」背后的操纵者是以马来人为主的联邦政府。

让它参与新加坡州的选举,其实就是为了提升马来人在新加坡的执政地位。

甚至试图让「联盟党」夺去新加坡的执政权,驱除「人民行动党」的势力。

「联盟党」的出现是李光耀始料未及的。

对方派出「豪华」的竞选团队,共 42 位优秀候选人。

但最终还是落败了。

因为,新加坡 70% 的人口都是华人。

自然选民更加支持以华人为主的党派。

所以,根基不深的「联盟党」全军覆没。

李光耀带领的「人民行动党」遥遥领先,获得 37 席;

「社会主义阵线」获得 13 席;

「联合人民党」1 席。

「联盟党」一席议员席位也没拿到。

不过,「联盟党」的突然出现也提醒了李光耀:

既然联邦政府都可以派人来参加州里的大选,那州里也可以派人去参加联邦大选吧?

于是在 1964 年 3 月,马来西亚联邦下议院选举开始了。

但这次选举只是针对马来亚的 104 个地区进行投票。

新加坡、沙巴、沙捞越各自拥有固定的席位,分别是:

新加坡 15 个、沙巴 16 个、沙捞越 24 个。

马来西亚联邦的第一任首相还是东古·阿都拉曼。

他一听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也要参选,立刻就不高兴了。

可他又没有理由拒绝,只好暗戳戳地向李光耀表明自己的不爽。

李光耀也很识趣,立刻吩咐下去,低调参选。

争席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人民行动党」拥有应得的选举权。

就像「联盟党」能参与新加坡洲的选举一样。

「人民行动党」也有权参与其他地区的选举。

不过,迫于东古的压力,「人民行动党」只派出 11 个人竞选。

几乎是「象征性」地参与了一下马来亚各地区的选举。

可没想到,最后「人民行动党」竟然获得了 1 个席位。

这里稍微总结下这一回合联邦政府和新加坡州政府之间的较量:

「联盟党」在新加坡州选举中,派出 42 位候选人,争取 51 个席位,结果为 0。

「行动党」在下议院选举中,派出 11 位候选人,争取 104 个席位,结果为 1。

虽然没什么可比性,但能感觉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融合,进展并不顺利。

不管是哪一方,都不太想对方染指自己手中已有的权力。

新加坡在加入马来西亚之初,双方是这样划分全力和义务的:

新加坡将其国防、外交、内安等权力交给联邦政府。

自己只保留财政、劳工、教育等权力。

说起来简单,可权力的边界,哪有这么泾渭分明?

尤其是在「政权」上,任何小小的试探、越界,都会引起滔天巨浪。

除了「权」,还有在「钱」这件事上。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发生了许多纠葛。

新加坡还得将每年税收的 40%(约占总收入的 27%)都要上缴给联邦政府。

这简直就是霸王条款。

但新加坡为了寻求军事庇护、内陆市场,还是咬牙同意了。

可是,联邦政府却想「只进不出」。

给新加坡的财政预算,能省就省。

新加坡在做什么好生意,能截胡就截胡。

比如,新加坡有出口纺织品和成衣到英国的配额。

这是一笔利润还不错的生意。

联邦政府知道了,瞬间眼红。

它让新加坡让出一部分配额,并且还要在马来亚建一家成衣厂。

新加坡能说不?

他们想,但不能。

毕竟,以后双方还要继续做生意、干大事。

这件事让新加坡的 3 家纺织厂的 2000 多名工人失去了工作。

也间接影响了英国人的纺织品和成衣贸易。

一位英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实在看不下去了。

他直接对联邦政府施压,这才让新加坡拿回配额。

联邦政府不仅「明抢」新加坡的生意,还暗中「使绊子」。

当时联邦政府的财政部门有规定:

但凡要在新加坡投资建设新兴工厂,必须把相关材料寄到吉隆坡审核。

谁能想到,吉隆坡那边把标准抬得高高的,就不让新工厂在新加坡落地。

这招实在是太损了!

新加坡加入联邦的两年间,总共送去 69 份申请书,只有 2 份获得了批准。

而其中 1 份还有杂七杂八的限制,等于没有批准。

可以说,只要是新加坡想要的,马来西亚就要出手阻挠。

但如果是他们想要的,那就是理所当然。

不过,新加坡的损失远远不止这些。

二战后,大家都忙着建设经济。

新加坡就指望着靠联邦政府打开马来西亚、沙捞越、沙巴的市场。

可是,联邦政府却迟迟不允诺。

他甚至还得寸进尺,想要更多!

1965 年 12 月,联邦政府试图将新加坡的缴税从 40% 增加到 60%。

这不是明摆着,只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吗?

李光耀一看,吉隆坡那边不仅想阻碍新加坡的发展,还想要「空手套白狼」。

他实在是气不过,于是就提出:

要不「联邦政府」改成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联合政府」。

也就是从「一个国家一个中央政府」,变成「一个国家两个中央政府」。

马来西亚首相东古自然也是一百个不愿意。

就在双方来回扯皮中,新加坡爆发了极端事件。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其实,很多老一辈新加坡的传统华人,也就是俗称的建国一代,不怎么会说华语。

跟很多在中国的闽南人广州人一样,他们的母语其实是方言,主要是闽南话,其次是粤语,潮州话,客家话,最少得是福州话。我厦门人,身边有认识的长辈就是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这位长辈还是1965年出生的。

还有一批海峡华人是只会说英文的。

还有一批华人是峇峇娘惹(土生华人),只会说闽南语掺杂马来语的娘惹话

同时新加坡土地上还有30%的说马来语的马来人,8%的说泰米尔语的印度达罗毗荼人,2%的说英文的欧亚人(大多是英国人跟当地三个种族的孩子)

所以为了团结,新加坡建国以后就大力推四个种族的最大公约数 -- 英语,防止四个种族的分裂。新加坡建国的导火索之一就是新加坡1964年马来人跟华人在芽笼爆发的种族冲突。

同时也要求母语作为必修课对小孩进行母语教育。母语不过的孩子其他成绩好也不能升学。

对于华人,1979年开始对华人以近乎强制的手段开展了推广说华语运动(普通话),强制取消了方言节目,打压方言存在以团结华人(新加坡历史上好几次发生过闽粤械斗,漳泉械斗)。

还有,新加坡国家语言其实是马来语。华语英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只是官方语言(国会议员发言可以选择任何一种语言发言),只是老百姓根据自己工作需要选择了英语罢了,这几年华语也成了很多友族选择的学习对象。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66889888  手机:188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门徒-门徒娱乐-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