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8889999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分享丹麦工作生活五年深度感受 - 愿意移民丹麦的人都是重口味

你的位置: 首页 > 门徒平台资讯

分享丹麦工作生活五年深度感受 - 愿意移民丹麦的人都是重口味

2023-08-08 14:31:25

定位丹麦公司 坐标哥本哈根

我是2011年从荷兰留学毕业之后,经过两次面试顺利拿到了一家丹麦公司的管理培训生合同,开始了我之后在丹麦生活的五年时光。由于行业的原因公司规模并不大但和我学习专业完全对口,并且是该行业在世界上最顶尖的公司之一,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 就这样我一个人踌躇满志的从鹿特丹搬到了哥本哈根。

一、丹麦交通: 贵/毫无人性化

公司在我到之前提前给我租了一周的经济型酒店,我需要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在公司上班之余自己尽快租到房子,安顿下来。 记得到达的第一天,虽然才是九月也只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吧,天已经快要黑了,我决定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从酒店坐公车到哥本哈根中央火车站买一张月票。我刚去的时候,哥本哈根还在用纸质的车票(Clipper Card) 一张票可以刷十次,记得大概是125克朗吧。 虽说是刷十次,但其实远坐不了十次车。因为像欧洲其他城市一样,哥本哈根的公共交通将城市区域划出很多区, 你需要根据你旅行的距离也就是跨区的数量刷相应数量次数的卡。 然而,不像鹿特丹和我之后生活的巴塞罗那, 哥本哈根划的每一个区都非常的小。 比如我刚到的时候住在市中心的酒店里,虽然从酒店到公司坐车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却已经跨了三个区,也就是每天上下班需要刷六次卡花75克朗,这样一个月算22天工作日就是1650克朗,实际生活上一个月在公交上的花费需要大概2000克朗左右(丹麦克朗粗略算和人民币长期是1:1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到丹麦,就抓紧去买月票了。 和鹿特丹或者巴塞罗那可以在每一个自动售票机上买月票不同,哥本哈根只能去火车站排队买,实际上就是一个月票夹,里面左边是你的照片和信息,右边是你购买当月月票的凭证,每次上公交车给司机看,上城市小火车遇到查票时给查票的看就好了,和北京90年代用的那种公交月票类似吧。 记得我当时坐上公交车,因为路不熟怕坐过站一直向外张望,一个当地长大的华人小孩问我是不是中国人要去哪儿,然后一路和我一起下车把我送到了目的地。 我感谢他,他说没什么都是中国人嘛。 这句话的意义我大概生活了半年以后就真真切切的理解了, 因为北欧国家相对西欧南欧长期封闭,不要说中国人, 除了阿拉伯人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外国人都太少了。在我之后生活的五年时间里,一共又有两次在大街上见到中国人, 都留了微信成为了朋友。那一天我没办成月票,工作人员和我说月票需要有这边的身份证才能办理(我刚到还没有拿到身份证)。从那天起我很快体会到,相比荷兰外国人在丹麦生活太艰难了。

丹麦市中心最大的交通枢纽车站N?rreport

要想在交通上省钱,就是加入一部分丹麦人的队伍,骑自行车。 这里自行车还是挺贵的, 像国内捷安特这种质量,带变速器的城市山地自行车大概都要4到5千克朗一辆。 但是对比一下公交的车票,其实这价钱也还划得来。另一个原因是,哥本哈根的公共交通系统和生活服务其实相较鹿特丹和巴塞罗那落后的多, 如果只坐公交的话,很多时候会非常不方便。再加上我从小在北京上学就骑车,在荷兰更是每天靠它通勤,所以没过多久就也买了一辆,开始和很多其他丹麦人一样,风雪无阻的每天骑车上班了。

丹麦的出租车和在亚洲国家的概念完全不同。这里的出租车全都是奔驰,也因为这样根本不是给普通人坐的。 记得我找到丹麦的工作后,回北京休假期间认识了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丹麦老头聊到我去哥本哈根面试时候打了一辆出租车从机场到公司,老头停顿了半刻然后点点头跟我说: 嗯,第一次来哥本哈根下了飞机就要直接去公司面试,打个车是个很好的投资。我在之后也才慢慢理解到,是的,对普通丹麦老百姓来讲,无论丹麦天气有多糟糕,公交系统相比欧洲其他国家有多不便,生活设施有多不全,不要想出门打车,因为打车在这里的概念是一笔投资。在之后,随着在公司职位的逐步提高,我拿到了公司信用卡,在公司举行活动或者因为和工作相关事务在哥本哈根市内通勤的时候,时不时可以打个车,但花自己的钱面试那是唯一一次。(事实上那次后来公司为了吸引我去上班,听说我是打车来的公司就把打车的费用给我报销了。)

二、街上的陌生人: 和这儿的天气一样,就是一个字-冷

作为欧洲经济发达的小国,丹麦和荷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民英语水平都很高。主要原因一是小国更需要和外界沟通,所以国家对义务教育时期的英语教育比较重视, 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地理位置接近, 荷兰语和丹麦语基本上就是在保留了一些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周围两大邻国(英国和德国)语言的综合。 记得之前一次在荷兰的飞机上看到介绍中国的文章里写说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大致等于荷兰语和英语,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荷兰丹麦这样的小国每个人的英语都这么流利了吧。 然而至少和我目前为止在欧洲生活的另两个国家荷兰和西班牙不一样, 在丹麦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尤其是丹麦本地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疏远的。 举个生活的小细节吧,在巴塞罗那或者鹿特丹上公交车每个人都会和司机问好, 司机也都会向每位上车的乘客打招呼, 但在丹麦Forget it, 我刚去的时候以为和荷兰一样,上车向司机问好,结果他流露出惊恐的表情, 然后假装没听见混过去了。另一个例子,我妈来看我的时候我租住在公司附近的一片别墅区的一间小屋子里。下了班我妈跟我说,她白天没事的时候在外面走,经常看到周围的房子里有人看到作为亚洲人的她就马上警惕的伸出头观察然后又缩了回去。可以说作为外国人的生活体验,在丹麦和在荷兰真的是太不一样了。当然,整体上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和我从小长大的北京相比还是近一些的,起码在街上问路都会得到陌生人耐心的帮助。可能这种体会主要是因为我是直接从荷兰搬到丹麦的吧。 但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可能放作谁在一个一年300天都是阴天,每天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吹,冬天下午3点多太阳就落山的地方都很难热情的起来吧。

三、租房: 有钱谁都应该赶快买套房

我刚到丹麦时候除了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赶快租套房,把自己安顿下来。 但很快就发现在我能支付的价格范围内,丹麦的租房市场异常火爆夸张到需要和房东套近乎拉人际关系。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来,丹麦逐渐开放, 无论是外国留学生还是本国乡下来哥本哈根找工作的小孩都越来越多,再加上我到丹麦的时候正值九月初大学开学的时候, 基本上大学生们已经在开学一两周前把哥本哈根便宜的合租房都租光了。 后来才了解到,那时候基本上房东在网上放出租房信息当天就会收到几十封申请看房的邮件,然后往往约来看房的第一个人就把房子租走了。 而作为白天要上班的我,根本无法和他们竞争,就这样眼看一周公司租的酒店快要到期了,我的房子还完全没有着落呢。 最后才在同事的帮助下,租到一个公司附近的房子。 它位于一片别墅区内, 房东一对丹麦老头老太太住在一层, 二层大概有四到五间客房4000克朗一间,所有人共用一个厨房和一个洗手间。 租金价格对于我当时1万出头克朗的收入勉强能接受,但是它有两个最大的问题是: 1. 虽然离公司很近但附近没有任何超市或公共交通。2. 不带洗衣机。就这样我被动开启了每个周日长途跋涉去洗衣店洗衣服的生活。 因为位置偏,即使是去最近的洗衣店,都要转两个公交才能到,加上周末那两条公交线超过一个小时才有一班,所以我经常是背着脏衣服平均一个半小时到洗衣店, 两个半小时洗衣加烘干(大概需要200克朗),再花两个小时坐公交回家,这样一来一回一个周日基本就过去了。就这样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我果断搬离了第一个家。

哥本哈根一家常见的洗衣店,不知为什么普遍比西班牙的脏很多

我的第二个房东是一个摩洛哥大婶儿,房子位于哥本哈根算是比较乱的阿拉伯人区,但这回房子变成了楼房, 不带家具, 大婶儿承诺就两个人-我和另一个捷克在这边大学做交换的小孩合租,共用厨房和厕所。 这个社区楼下有洗衣房,用洗衣卡充值使用, 比外面的洗衣房干净很多,租金3000克朗。我果断把它租下, 在宜家买了些最便宜的家具,住了进去。刚开始一切完美,但很快摩洛哥大婶儿露出了贪婪的本性。 一次交租金,大婶儿非说捷克小孩上月没交钱要他补觉两个月的,小孩拿出大婶儿上个月收钱的签字出来证明。大婶儿愤怒了,一把抢过来小孩的租房合同就要扔到楼下去,两个人瞬间为了争抢合同扭打在了一起。小孩边抢合同变向我喊: 报警啊!我这才反应过来,先用手机搜出警察的电话,然后报了警。几分钟后警察就赶到,两个人高马大的丹麦壮汉警察一进屋,摩洛哥大婶儿就软了下来,连连说没事儿,都是误会。但警察也跟我们说,合同纠纷他们也管不了。再过了几天,摩洛哥大婶儿国外读书的孩子突然回到了丹麦,大婶儿就违反当时的承诺让他儿子和女朋友一起搬进了另一间平时锁着用于储藏东西的房间。她俩天天不上班在家里’造小人’玩儿,加上整个房子质量差在毫无隔音的情况下,某一天的某一刻我终于忍受不了,继续搬家!而当然大婶儿最后也没有退给我两个月的租房押金,其实我就没指望能收到。

在我绝望着要搬出大婶儿家的当天,我回到之前房东家,问有没有空的房间我愿意搬回来。 房东说没有,但是他有个儿子也住在这附近,可能也在租房,然后把地址告诉我建议我去他家问问。就这样我见了房东儿子,他们有个地下室有两个卧室考虑出租,配有厨房和厕所。洗衣服可以和房东一起用他们的洗衣机和烘干机。租金4000。就这样,记得好像是平安夜当天,我趁着清晨租了辆货车把之前房子的东西都搬了过来,逃离了大婶儿家。 这房子是地下室,虽然装修的很干净但由于长期没人住加上丹麦常年湿冷的气候,第一天搬进来后才发现满地是潮虫和蜘蛛。就这样我那年的平安夜是在打虫子中度过的,我把所有房东的家具都搬开,拼命的打,在那之后就只会偶尔的在地上出现一两只了。

之后我被公司派到智利工作了大半年,回到丹麦职位有所提升,工资慢慢高了起来,租的房子也一相应越来越好了不少。在离开丹麦之前我在一条河边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小公寓自己单独居住,一个月房租13,000克朗,虽然相比较我的工资依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我觉着我应该得到更好一点的居住环境了。

我在丹麦租住的最后一个家楼下: 冬季的光与影

其实正是由于丹麦政府真正贯彻了'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丹麦家庭购买第二套城市住房要交60%的税),哥本哈根的房价并不贵 (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少有人有二手房,所以租房市场也就变得如此紧俏了)。一个月租金一两万的房子,买起来也就两百多万。我之后就有认识从中国过来在这边工作的一个人,来后不久就买了套小房子,真是既提高了生活水平几年下来又能省很多租金呢。

我在丹麦租住的第四个家

四、丹麦收入到底有多高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六个国家工作生活过。我发现我的这个独特的经历让我习惯于一件许多其他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绝不能单独把当地的收入根据汇率换算成你熟悉的货币然后直接比较。因为一国货币的汇率只在这个国家做对外贸易的时候才有意义。整体上来讲,相对更依赖进口的小国(比如丹麦或新加坡)往往更倾向于提高本国货币汇率,而相对更依赖出口的大国(比如中国或欧盟)则倾向于降低本国货币汇率。对我们个人而言所生活国家汇率的高低只在你出国旅游的时候才有意义,而每个国家货币的对内价值才更关系你每天的生活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得到一个国家工作机会的时候,对方给你的工资只能作为参考,还要拿工资和当地的主要商品价格进行对比才能知道到底公司给你的在这个国家的收入相比之前高多少低多少。我2011年刚到丹麦公司做管理培训生的时候,公司给我的工资是税后一万克朗出头,换成欧元的话是1430欧,其实并不算太少。但我当时的生活体验可以用艰难两个字概括。 今天的我生活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为了让你能更直观的理解我在这两地不同的生活感受,我对比了一下巴塞罗那和丹麦2019年平均工资以及两地两室一厅房租,公交票价和一厅可口可乐的价格给你做个参考吧。之所以拿巴塞罗那和丹麦全国对比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人口数量差不多,另一方面丹麦这个国家非常均富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可以忽略了。

数据来源: https://www.averagesalarysurvey.com/

从上面的统计可以清晰的看出,虽然丹麦的收入是巴塞罗那的大概1.23倍,房屋租金和交通却是巴塞罗那的2倍,而饮食更高。按照这个数字粗略的计算如果你租房住在这两个不同的国家, 丹麦的平均工资虽然高但平均生活水平却只是巴塞罗那的0.73。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计算,还没有考虑巴塞罗那在公共交通质量,超市密度,气候,国际化程度,生活丰富多彩程度,各类食物的新鲜程度(丹麦由于气候原因非常多的新鲜蔬菜水果都是从南欧通过陆路运输进口来的)等的明显优势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受。这里只是给大家一个整体的概念说明一个我在选择去丹麦工作之前没想过的道理,就是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可能很多时候会和你在各种统计上看到的各种人均收入人均gdp排名相差很大。

这种收入和生活的不匹配也催生出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我在丹麦当管理培训的时候,一次自己去巴塞罗那旅游,回家之前在巴塞罗那的超市专门买了一打可乐回家。因为丹麦可乐的价格让当时收入的我真的难以接受。

当然在北欧这种顶级国际化公司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经常会得到外派国外的机会,而当你被丹麦公司派到比如亚洲后,那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就在丹麦工作了五年之后,接受了当时公司的offer被派到新加坡的办公室工作, 由于工资的增长再加上新加坡几乎没有个人所得税,所以在到达新加坡后整个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一直在新加坡的本地人收入水平一下就拉开距离了。而作为中国人在西班牙这种国家的大多数公司工作就很难有类似的机会了。

五、工作环境: 丹麦人的天堂 外国人的噩梦

丹麦人的工作环境从我们公司看是很优越的。 我们公司坐落在一栋郊外的二层小楼中。地下室有浴室和更衣室。因为一些同事会选择一早跑马拉松或着骑专业自行车几十公里到公司,然后在地下室洗个澡换上西服上楼上班。所有人的写字台都可以电控升降,使得大家可以坐着站着两种状态交替着工作。工作文化上,上下级关系说完全没有不可能,但整体上整个公司的人上到总裁下到前台各司其职,相互尊重,每天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合作,业务上谁有能力谁上,大家基本上都是想着怎么一起赚外国人的钱,感受不到太多的内部竞争。一年有五周的假期,因为如果不休假法律规定公司需要按照上一年你少修的假期按照每天的工资比例补尝给你,所以一般老板都盯着大家,确保每人每年把五周的假期休完。

之前丹麦公司的办公小楼-Google Map Street View

然而这一切天堂般的工作环境对像我一样的外国人来讲,适应的过程确是极其艰难。 首先之前说过,丹麦人的英语都是基本达到了母语水平,这意味着他们和你用英语交流没有任何问题,但他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时候就显然不会再用英语了。 你要知道,其实你作为新人在一个公司学习,你师傅教你提高业务水平是一方面,而几乎同等重要或者甚至更重要的是看每个同事以及同事与同事之间怎么沟通、怎么处理问题、融入公司文化。 而如果你不懂丹麦语的话,这些都无从谈起。无论业务怎么样,你永远都感觉自己在公司是个局外人,那种周围同事哄堂大笑而你站在那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尴尬情况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语言的因素加上丹麦人抱团的民族性格使你几乎很难在公司交到朋友,所以在工作以外比如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就会感到额外孤单。这种情况长期而言对一个人的身心是非常不健康的。更不要说无论你的业务水平什么样,无法融入公司文化还会给周围同事一种你不行,不够聪明的整体印象。几年之后我认识了一位在这边从上大学到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已经会说丹麦语的中国人,他告诉我即使他会说丹麦语,这种不被接纳的孤独感在公司还是每天都伴随着他。丹麦人这种抱团排外的习惯你越了解他们感受也就越深。记得一次有个丹麦同事给我讲说,因为丹麦是一个只有五百万人的小社会(可能就相当于中国一个大一点的县级市的水平),两个陌生人聊着聊着可能就会发现有共同认识的同学朋友或远房亲戚。加上统计数据上经济的发达和整个国家传统上的相对闭塞,很多丹麦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内心深处对外面的世界有着无法言语的抗拒情绪和自我优越感。记得刚到丹麦的时候,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坐着市郊小火车去看要租的房子,车上问一个阿拉伯小孩路,他热情的帮助了我,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的向我抱怨他从小在丹麦长大,但无论嘴里说的丹麦语有多纯正,脑子里的思维有多么丹麦化,没有人接纳他,而当他回到他的母国时又发现当地人也无法理解他,他夹在这两边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言语间眼神充满着没落和迷茫。我在丹麦的时候认识的所有在公司上班的亚洲人,大家想的都是在这边积累几年工作经验然后走人,没有人想过把它当作自己的家,丹麦是很好,但它只属于丹麦人。

所以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几乎所有有外籍员工的丹麦公司,都成功塑造了一个除了丹麦以外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奇观。因为每当举行什么活动的时候,丹麦人总是抱团在一起,而剩下的联合国员工们从中国到日本从西班牙到智利就很自然的都成为了好朋友一起来吐槽丹麦和那些丹麦同事吧。

哥本哈根城郊小火车

六、我的丹麦同事们: 作为中国人的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

你如果去一个地方旅游、上学或甚至是移民生活,坦率地讲其实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当地的人和社会文化。而只有工作了,被强迫着每天和那个地方的各种各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留学生时代和外国人做朋友有一个和工作时相比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因为学生这个身份自由随性的特点,每个人都在自由的选择和谁交往,这样你交的外国朋友肯定都是对你或对中国友善的没有偏见的甚至感兴趣的。 而工作就不一样了,同事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对中国感兴趣的就有对中国有偏见的,有对中国友善的就有对中国充满敌意的。而他们都是你的同事,你需要能够和每个人最起码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

整体来说丹麦人的脑子里就是除了德国谁都瞧不起。如果你开了法国车背后会被人笑话,畅销世界的丰田在这里更是几乎看不到踪迹。每个人一提到西班牙就会说: ‘ma?ana, ma?ana(西班牙语: 明天, 明天)’。意思是讽刺西班牙人拖拖拉拉效率低下的性格。香港新加坡更只是一个可以非常廉价雇到当地人力帮他们做亚洲市场的地方。中国就更不用说了。。。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大新闻,就是中法合作拿下英国核电站建设标的要在英国建设一个最先进的核电站项目。这消息一出,我的丹麦同事们都觉着英国人疯了。

记得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一次有外公司的客户来我们部门拜访,走的时候送给我们部门一些笔呀帽子呀之类的纪念品。客户走后,一个年长的同事转过来就问我一个人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喜欢的,我开心的挑了一只圆珠笔,然后他转手就把剩下的所有东西都扔到垃圾桶里了。几年之后公司又来了另一位同事,这人又矮又丑又秃头但不知为什么对中国充满敌意。记得一次和外面客户联谊的活动中,他愤怒的质问我说我们中国抄他们丹麦的风车发电技术然后转过来廉价倾销风力发电产品造成他们丹麦的公司破产倒闭,最后荷兰的客户都看不下去了,说风车他们荷兰几百年前就用上啦,不算什么高科技技术嘛。类似的事情时不时就会跳出来一个,如果你是一个对这类话题非常敏感的人确实会对你造成一定的伤害。你会想我从小看美剧学英语,今天英文说的和英国人都差不多了,怎么出了国还要背中国人的锅呢? 没错,就是这样,你越出国了越每天和外国人生活在一起,你越会意识到,你就是个中国人,祖国的发展与你的幸福密切相连。

记得前一段有一个新闻在疫情最严重的阶段,我们给丹麦捐口罩他们却冷嘲热讽的不领情。类似的情况在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中也都有出现。在国内的小伙伴可能觉着他们是嫉妒中国发展吧,或者我们实力的扩张触及到了一些传统发达国家之前的既得利益。然而从我在欧洲的视角看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欧洲各国尤其是像丹麦这种小国都有一种保护本国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长期全民共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国家普遍税率非常高,平均一半以上的个人收入都被国家征税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补贴给穷人。也就是这种政府普遍照顾社会底层的制度造成了不能说欧洲没有穷人,但至少欧洲的穷人不会想着到其他国家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自己的母国是会被照顾的最好的。而与此相对照的,每个欧洲人印象中的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呢? 大多数普通的欧洲人接触到的身边的中国人都是为了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从中国偷渡出来,生活在欧洲社会底层的群体。从欧洲普通人的角度上看,中国这些年较之前比确实富裕强大了很多,这么多有钱人来欧洲买房买地买企业买球队,但社会发展的红利却并没有在同样比例上与全社会百姓共享。这样却宣传要来帮助全世界的人民是不是可能别有用心呢? (shenhe的原因我只能点到这儿了)

七、怎么和丹麦人交朋友 - 酒和特有的丹麦幽默

我猜所有在丹麦生活并且融入到丹麦人圈子里过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要想和丹麦人做朋友,尤其是年轻人,就是一个字: 喝。可以说喝酒是我认识的太多丹麦年轻人唯一的爱好。其他事情都是手段或过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喝,而且是喝得越醉越好。 记得有一个朋友,有一段时间每周一我都会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和他见面或者通话,交流的过程中往往聊到周末的活动,而他的周末生活总是非常稳定: 那就是周五晚上一起和朋友去喝酒,喝到两三点然后宿醉在朋友家或朋友宿醉在他自己家,然后周六中午醒过来继续一直喝到周日,然后就休息休息准备周一上班了。期间穿插一些喝醉的时候他或他朋友做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就没有别的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丹麦年轻人像他这样的不在少数,而对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比较难理解的是,只有这样的人在丹麦社会中才有人缘,大家才喜欢他。周五下班的时候,公司年长的员工会和年轻人说一句: Behave 来道别,意思是周末喝的时候要注意举止,别太丢人现眼了,眼光里尽是对年轻人可以有这种生活的羡慕和对自己年轻时候这种生活的怀念。

其他的各种休闲活动往往也都不是以喝开始就是以喝收场。丹麦有很多行业协会,每个协会都会每年定期搞很多传统的活动。 比如我所在的行业,每年二月的时候都会组织行业的不同公司在丹麦北部的一个小镇举行室内五人制足球比赛。但与其说是足球比赛,坦率地讲不如说是喝酒比赛。因为所有人周五当天下班坐飞机到达这个小镇后就都会一头冲进镇上唯一的酒吧一条街,各各喝个酩酊大醉。可是第二天一早六点足球比赛就要开始了。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很多人边醉着酒边踢球的滑稽场景,甚至有人踢着踢着就吐在场地上也是屡见不鲜。大家都很开心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只能感叹这社会太神奇了。

每个周末晚上九、十点钟起,无论春夏秋冬都会看到宿醉的人浑浑噩噩的在街上走来走去找不到家的情景。市中心地上到处是喝醉了的呕吐物,地铁和郊区小火车上随处是随着车的行进在地上进滚来滚去的空酒瓶子,车厢的地板也因为酒洒在上面而走起来粘粘的 (丹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允许在地铁火车上喝酒的国家)。那场景不亲眼来丹麦看到,我个人是绝对无法相信。

记得有一次去伦敦玩儿,正好路过一个广场在搞露天音乐节,我当时惊奇的发现伦敦听音乐节的人们手里有拿着矿泉水的,有拿着果汁的甚至还有拿着牛奶的(伦敦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喝酒)。这些人要是这样在丹麦,不是会被朋友嘲笑死就是会被旁边的陌生人骂是gay。每当丹麦有音乐节或是其他一些户外活动的时候,你只会看到丹麦人手拿两样东西,啤酒或是烈酒。每当这时候你都会看到有阿拉伯人拿着个大麻袋捡被扔在地上的空酒瓶(丹麦的易拉罐和玻璃瓶在每个超市都是可以卖给回收的机器换钱的),也算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

当年在超市卖了19个空瓶赚得27克朗的小票

作为一个外国人想和丹麦人交朋友绝对是难上加难。但如果你能喝爱喝就算拿到入场券了,要想再进一步真正交友成功,就要懂得丹麦幽默(Danish humor)了。丹麦人抱有北方民族惯有的性格特点,那就是直接。很多人都是想什么就说什么,而作为丹麦幽默诀窍就在相互挖苦。这无论是在交友还是在融入公司文化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朋友朋友之间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来说一些话去戳破对方的弱点或痛点,而一旦你被戳中了真的不高兴了,你就是失败了,你就是loser了。有点像北京人之间特有的一种叫损友的关系吧。这种人与人间交流的方式要求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自信心爆棚,哪怕要是没自信也要装得有自信,不然你就要真被别人瞧不起了。

八、包装和宣传 - 真实的丹麦和你想象中的丹麦差距太远

丹麦是一个非常会向国外包装自己的国家。 因为很少有人去过那里,或是即使去过也很少有人有机会真正了解那片土地。下面就是一些我在丹麦生活之后惊讶于之前被宣传并相信却和真实情况南辕北辙的例子:

  1. 最快乐国家: 丹麦政府一直都在努力对外把丹麦塑造成一个非常快乐社会的形象。事实上一度,在哥本哈根机场一出关你就能看到在取行李的地方用英文写着的醒目的标语: ‘Welcome to the world’s happiest nation(欢迎来到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但我猜所有在丹麦生活过的人都深深的体会到过丹麦人整体上压抑内向的性格。从全民酗酒到欧洲最著名重金属音乐节再到世界名列前茅的人均抗抑郁药物摄入量,都能看出全民对抗抑郁的努力。记得一个同事曾经跟我说: 说我们丹麦人快乐是因为我们喝了酒就快乐了。事实上丹麦有一个流行语叫做: winter depression 冬季抑郁症,就是指由于冬季光照时间太短,很多人由于长时间没见到阳光很容易就抑郁了。
  2. 丹麦曲奇: 那是我来公司的第一周吧, 同事问我之前对丹麦有啥印象, 我说丹麦皇家蓝罐曲奇,同事一脸懵逼。后来我才发现这东西在丹麦真的是只在机场卖,本地人听都没听说过。丹麦人喜欢吃的是一种叫作: liquorice的糖,大料味道,第一次吃会觉着很恶心,慢慢习惯了会觉着很提神。但我猜丹麦人自己也知道,这东西到国际上没有黄油饼干好挣钱吧。
  3. 童话王国和小美人鱼: 小美人鱼被评为全欧洲最令人失望旅游景点第一名。因为它小到放在西班牙就是家楼下一个小雕塑吧。但可能除了它哥本哈根就更没什么其他东西了,在这上面真的不得不感叹丹麦人的包装推广能力。
liquorice

九、最后我想说: 丹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这句话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无论丹麦这个国家怎么样,这里的生活水平怎么样,这里人的幸福感怎么样,有一点是确定的,作为一个仅仅五百万人的小国,这里创造出了太多的发展奇迹。

13位诺贝尔奖的主。涵盖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各个领域。

世界第一大航运公司: Maersk

世界最一大胰岛素药厂: Novo Nordisk

世界著名玩具公司: Lego

世界著名首饰品牌: Pandora

等等....

想来这些都是被广泛宣传,大家都知道也就不需要我详细介绍了的吧。

而我写这篇小文的目的,就是想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向你介绍一些对于在这个国家生活和工作可能你没听说过的地方。还有太多的故事可能不太适合在这里讲,只希望它能帮助你开阔一点视野,或者要是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或借鉴那就更好啦。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66889888  手机:188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门徒-门徒娱乐-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