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8889999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为什么cell这个杂志可以和nature和science并称?

你的位置: 首页 > 门徒平台资讯

为什么cell这个杂志可以和nature和science并称?

2023-08-19 20:43:35

我们常常听科技媒体报道ncs上的成果。很多人也对所谓的nature cell science三大期刊津津乐道。这三大期刊是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的最期待自己的工作能够发表的期刊。

nature和science是很老牌的期刊,发表文章的学科范围广,影响因子(被引用率)高,在sci的分类里面也被归为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但是cell一个特定领域(生物学)的期刊,为什么可以和nature science并称呢?仅仅是因为它的影响因子高吗?

ps:cell在sci被归为两类,一类是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在其中排名第一,另一类是cell biology,排名第二。

真诚求教。

0、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值得细想一下。

对science和nature比较熟悉,因为我专业内有人发到这上面;cell不熟。所以背景知识上,我跟你一样。按照你的分析思路下来,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个问题。

姑且从一个零基础的角度来分析下为什么cell和science nature总是放在一起说事儿。


1、历史角度

nature最早,1869年;science随后,1880年;cell小辈儿,1974年。相比于两位前辈博士生导师的级别,cell顶多就是初中在读。

但,初中的孩子中,总有几个怪咖,具有博士的水平。

所以不能单独拿年龄说事儿。为啥?因为cell的研究内容,在现代分析技术成熟之前没有基础。这就好比在没有鸡蛋的时代,鸡蛋拉面这个期刊不存在一样。所以,单独历史角度,cell与science、nature能否并列是没办法下结论的。


2、影响因子角度

单纯IF的话,NCS现在也就30、40的水平,未来增速也不会高多少,和很多IF上百的期刊比,算是小弟,如Ca-Cancer J Clin(13年162,15年116,一个波动就波动出一个nature)。

加上小众、算法,灌水等诸多因素,IF是最不可信的角度


3、跨学科角度

确实, nature science横跨诸多学科,cell相对小众。

但跨学科这事儿,可以从小角度分,也可以放大到大角度分。

小角度就是物理、化学、冶金、天文地理等。从这个角度看,cell确实是窄学科。

但如果放弃这个我们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科分类的话,cell其实也算是多学科,医学,药物,肿瘤,免疫等。

当然,按照绝对宽度来算,nature、science口径更为宽广,但相对于很多期刊更为集中于一个期刊,cell如同nature一样,分生出了Molecular Cell、Developmental Cell、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Cell Host & Microrb、Cell Stem Cell等子刊。

所以从专业内角度讲,cell并不是“一个特定的领域”,而是一个比nature、science小,但依旧是跨学科的“大”领域。

你看,最近人家都一脚踩到人工智能去了,你说宽不宽,大不大?

加之现在生物学,医学等高速发展的架势,自己独挡一个大面,把之前投到nature和science的本领域研究拉回来,构成自己体系内的“新兴科学”势力,并与nature、science叫板是在情理之中的。

要知道,能开分店,同时能够兼并或笼络住诸多新兴势力的人,大概也只有四皇级别的存在了。

很多历史久的期刊,如Angewandte Chemie (1887)、Physical Review (1893)才是你说的陷在特定领域的期刊。

发展快不起来,所以开不了分店;即便开了分店,顶多也就是从PR到PRL,再多开,如PRA 、PRB 、PRC、PRD 、PRE就朝着稀松平常走的趋势了,扶不上墙。

所以基本情况就是主刊能保持住稳定增长就已然是烧香了。

这类期刊才是真正的特定领域期刊。

其知名度大概接近七武海吧,老大很厉害,但后面要么没小弟,要么一群饭桶,和四皇差了一个档次。


从这个角度看,Cell有实力,也完全站在了风口上,拥抱了时代脉动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4、多说一个:风格角度

我觉得有一个角度不能忽略:读者。

science,nature,文章特征是很明显的:无论多深奥的内容,一定兼顾科普的写法。

自己在做一些学术写作方面的科普,深感科普和专业分析的差别巨大。

而这巨大差别中最显眼的,是读者面。

一篇科普文章的阅读数超过一篇专业分析文章的10倍,甚至100倍,easy。

这种大口径阅读数会导致极大的传播面。人挂在嘴边,就不稀奇了。

从这个角度讲,cell也做到NS级别的模式了。

但其他特定领域内的期刊,没做到,或者退一步说,没做好。

NCS的深入浅出和专业期刊的深入深出对比一下,如同赵忠祥给大家讲动物世界和天体物理学家给初中生讲红移。

这种风格的不同当然跟学科口径有关,即口径越大的期刊,科普风越浓重。但也可能就是期刊的早期定位设计。

无论何种原因,科普风让NCS能被各行各业的人读到,用到,说到,因为那么多论文中,总有一篇跟你相关,而这种大期刊一旦刊登了你的领域的相关研究,基本上就有持续的轰动效应。大家熟知也就自然而然了。总之,读者口径大,是一NCS的基本特征。科普风格,就是这个这个大口径设定下,除了学科内容宽广之外的另一个宽广——读者专业知识门槛宽广(其实就是阅读理解门槛儿低)。

现在能说的就这些了,想到其他的再补。

因为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摊手/斜眼笑)

历史因素吧,记得颜宁教授在博客里提过,因为CNS在生物学上是有特指的,是central nervous system的简称。可能说CNS有一种酷酷的感觉,觉得这个很重要吧:)

从生物圈流传出去,生物圈在科研圈的的人口基数也比较大,慢慢就传开了。

● 在生物领域,传统上最好的文章发Cell,其次是N/S。

当然近年来N/S的声望相比Cell在上升——除了唯二顶级综合性期刊的影响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们取消了早年研究论文中长文(Article)和短文(Letters/reports)的区分,统一为长文,而即使近二十年前,一篇Nature Article扎实的工作量也非常逼近Cell,比Letters的份量要重不少。这相当于大学砍掉了烂专业对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 在其它如物理等各个科学领域,一般来说最好的文章发N/S,其次是Nature Physics,再次是PRL等。

VOLUME 376|ISSUE 6589 | 8 APR 2022 物理学领域“重量级”封面文章:挑战标准模型

● 数学、计算机等方法论学科则有所不同,因为本来(literally)就不是“Nature”/ “Science” 的范畴(但一部分里程碑级别的工作、特别是AI突破也会作为应用技术突破发在N/S上)。

不过菲尔兹奖、图灵奖足以与诺奖并列,就是因为数学、计算机足够有影响力;而生物学也是如此——Nature杂志的25个Senior editors中,16个是负责生物口各个方向的;每一期N/S中,生医领域论文的比例也是非常的高。

所以结合学科期刊平台的高度、以及学科在科学进展上的权重,C有资格与NS并称,而其它并不能。


BTW, 似乎说NS是浮夸的“科普杂志”的浮夸观点竟然流传是甚广。如果不是在跟风,还能对此言之凿凿就十分令人费解:

1. N/S的确有商业性质,发表了大量容易提高引用率的文章如基因组学,但这何尝不是同时也让优秀的文章增影响力的平台?不要动不动愤世嫉俗地蔑视商业化,正是商业化让科技在缔造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也让自身的迅速迭代发展成为可能,所有最高雅的科学理论也都是在优渥富足的大环境中生成的。当然犹如所有的顶级机构固有的保守性,NS经常并不容易接受真正颠覆性的工作,虽然它们标榜自己追求major breakthrough。

2. 如果你的文章可以被N/S接受,还会有情怀地去投别的杂志?除非是Edward Witten那种,一般人何苦为难自己。现在连最有传统、最讲格调的欧洲国家都深受N/S的冲击,PRL有一堆的教授也以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为荣。

3. 关于科普,连最好的物理学家都对其它小方向缺乏了解,开个学术会议提的问题不着边际,即使专业的科学家,一旦远离自己的领域,很容易变得荒谬不堪[190429]。我不知道一些人有什么底气认为N/S是科普杂志:即使门槛最低的生物学类论文,学生物的也不敢说自己能轻易看懂其它方向的工作,就算是想看看abstract出去瞎吹恐怕也没谁有这个资本。

真希望认为NS是科普杂志的人,真的可以有水平通读、理解哪怕任何一期NS所有论文最基本的内容的能力。可是不会有,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否则NS不会请那么多Senior editors来分管各个专业领域的来稿——而且他们也只是有初筛的能力,最终发表还是要各个领域的巨擘。难道科普的水平还需要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来论定?简直滑天下之大稽[190510]。

有人想表演一下“科普”的话可以先聊聊前面Science封面文章有关的标准模型,再给大家从背景、方法、数据和研究意义等方便展开讲讲最新一期Nature的research articles中的几篇文章[1]

反正我眼已经看花了……
这几篇还行?但是看到下面结构的论文……马上隔行如隔山
Volume 604 Issue 7905, 14 April 2022

190129, 220420

只有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人才会把CNS并称。

NS确实在生物、医学相关领域发表了太多的论文,可能超过50%了。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66889888  手机:188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门徒-门徒娱乐-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