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买房到底有多难?
在香港买房到底是有多难呢?特别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问题比内地还要严峻吗?
剛好昨天的本地報紙也報導了這問題。我就借花敬佛好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買樓
首先︰
1. 搵個月入約3萬的老婆。
2. 要唔食早餐。
3. 午餐要食麵包。
4. 你嘅人工要甘上下。
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50311/bkn-20150311204133410-0311_00842_001.html【http://on.cc東網專訊】 買樓,並不是儲首期咁簡單,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等等,你又應唔應付到?阿全和Helen是1對「80後」新婚小夫妻,2人一踏入社會就開始省吃儉用儲首期,2人27歲就成功圓了「上車夢」。究竟他們是如何在爆高樓價中達成置業結婚夢?
甫入新居,整間屋裝修以白色為主調,傢俬擺設簡單,給人1種安樂窩的感覺,一點也不焗促。單位的建築面積為620方呎,實用面積逾500方呎,實用率高達8成。阿全表示,他們至2013年中開始物色新居,直至去年6月才看中此單位,更即日以300萬元購入屯門景峰豪庭第1座1個中層單位,作新婚居所。
自小在屯門長大的阿全,讀書時已計劃買樓結婚,畢業後就進行儲錢大計。他說︰「2009年剛剛畢業,任職醫管局行政文員,月入不夠1萬元。為儲首期,每月必須儲3,000元。倘若今個月超出預算,便會在下個月使費扣除,嚴守儲蓄原則。」
即使認識了任職護士的太太Helen,拍拖的使費並沒有增加了阿全的負擔。Helen表示︰「每次拍拖都會到公園散步和拍照,一去就數小時,所以不用花錢。現在我們已儲了一疊在不同公園拍拖的相片。」雖然阿全拍拖時仍是精打細算,約會用膳的地方是快餐店,惟Helen並沒任何怨言,皆因Helen亦是1位「慳妹」。
剛畢業就月薪22,000的Helen每月儲約10,000元,家用約6,000元,另每月繳還讀書借貸逾2,000元,餘下用作日常開支。她指,部分同事愛買名牌,惟自己一點又不羨慕,笑言買過最貴的東西,只是1對約千元的Timberland鞋。工作5年左右,Helen已儲到40萬元。
前年因籌備結婚和買樓,2人開始死慳死抵「節流」,並從節衣縮食開始。阿全說︰「我戒食早餐,下午則帶飯在公司吃。上下班要坐小巴抵達醫院,車費動輒十多元,故我決定改為走路。這2項加起來,每月可慳逾千元,但現已養成習慣,一點又不辛苦。」
至於Helen,她亦相信慳錢事在人為。由於護士的工作時間不定時,倘若下午2時才上班,Helen會吃2塊面包當午餐,後來又認為1塊面包亦要近10元,故最後只吃1塊面包當午餐。她稱,自己不諳投資,惟有靠加班「開源」。「病房有自願加班計劃,我曾在數月內加班11小時,可額外增加收入逾2,000元。」
最後,2人6年內合共儲到70萬,當中30萬為首期。最初,2人計劃於沙田區置業,惟發現沙田區樓價高不可攀,只好轉移陣地,決定買入屯門區私人樓。當時他們支付樓價1成首期,計及印花稅、經紀佣金、律師費、裝修費及添置家具,總共花近48萬元。
阿全表示,單位由銀行承造9成按揭,息率為全期H加1.7厘,實際供樓利率1.91厘,供款期30年,每月供款約11,000元。
事實上,買樓的開支已佔2人7成積蓄,結婚使費只有「慳得就慳」。Helen坦言,「結婚儀式本想舉行1個簡單的cocktail酒會,惟較為體面的cocktail收費已超出預算,最後他們決定旅行結婚,邀請雙方家長證婚。」
雖然結婚儀式較為簡約,但Helen及阿全幸慶能及時置業。阿全稱,現時該物業同類單位的售價已升逾1成,加上最近政府勒緊住宅按揭成數及調低二按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屆時才想買樓就難上加難。
阿全現時月入17,000元,而Helen月入逾3萬元。雖然月薪有明顯差異,惟他們奉行財政獨立,日常開支共同承擔。Helen指,供樓、水電煤、生活用品及買餸錢都是2人平均支付,故她每月仍可儲近3,000元,惟阿全笑言自己每月所剩無幾。
FCI投資策略研究課程總監鍾學良表示,其實置業並不是難過登天,只是八十後對樓市欠缺全面的認知。他說︰「八十後的著眼點很窄,只追求大屋苑內的細單位,即使好貴仍然決定追價,導致屋苑單位不斷破頂。然而,他們卻沒有留意附近單幢樓的單位,價錢可能更合理。」
他又指,年輕人對按揭及行程了解貧乏,以為收緊住宅按揭尺度及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就買不到樓,又只是道聽途說,以為部分地區樓價水平必定高,卻沒有實際了解,多看單位。
事實上,鍾學良早年曾因炒股而焦頭爛額,欠下20萬債項。故他認為,買樓並不一定要靠買股票來增加收入,倘若經驗不足,年輕人很容易輸錢。他指,想資產增值的話,可嘗試買基金,至少有風險評級作參考。
網民回應︰
- 所以好多嘢都事在人為~首先唔好一味埋怨某d人累你冇樓住~而係睇下你自己有冇盡力~而唔係日日嘆杯幾十蚊咖啡~追手機款~名牌~旅行~跟住慨嘆自己買唔到樓
- 買到樓都可以成為新聞既情況已經夠哂唔正常la(啦),點解仲有人可以覺得,係時下既(嘅)人因為唔夠節衣縮食..所以買唔到樓...
- 唉,一生人辛辛苦苦為左(咗)層樓,30年後個孫問你,阿爺,你呢生人有冇做過d(啲)咩精彩既(嘅)事?你只能答佢,你阿爺我當年就係為左(咗)層樓辛辛苦苦供左(咗)三十年喇
- 買餸都越黎(嚟)越貴 阿全好快午餐都冇得帶飯食 麵包都加價 helen就黎(嚟)一塊麵包都冇得食 公園就拎晒黎(嚟)起樓俾(畀)新移民住同俾(畀)大陸人炒 拍拖地點都冇埋 同埋希望佢地千奇(祈)唔好生bb 因為佢地完全冇政府津貼 生仔要俾(畀)錢買定床位 日後仲要捱俾(畀)大陸人爭到貴晒既(嘅)奶粉 尿片 學費 等等……╮(╯_╰)╭
- 1.91厘都1萬1 加息再大跌市就恭喜晒
简单说:苦逼
香港房子主要分三大类:公屋、居屋、私人楼宇。
公屋类似国内的廉租房,但是覆盖面比内地好很多,目前香港约50%的房子是公屋和居屋类,其中约40%是公屋。
1,公屋:公屋对家庭月收入和净资产有严格限定,但是还是比国内收入高很多的。
家庭人數 每月最高入息限額(1) 總資產淨值限額(2)
1 人 10,100 元 236,000 元
2 人 16,140 元 320,000 元
3 人 21,050 元 417,000 元
4 人 25,250 元 487,000 元
5 人 29,050 元 541,000 元
6 人 32,540 元 585,000 元
7 人 36,130 元 626,000 元
8 人 38,580 元 656,000 元
9 人 43,330 元 724,000 元
10 人及以上 45,450 元 780,000 元
注意,是月入哦,所以香港月入3万以下的家庭基本都算穷人,没有想过买楼,只是排队租住政府公屋。
2,居屋:居屋是香港政府提出的居者有其屋的理念,水涨船高,如今的限制是单身人士月入2万以下、家庭育儿月入4万以下可以申请,资产限制是家庭资产少于83万。所以香港月入在3-5万的家庭一般考虑购房方向是居屋。
3,私人楼宇:为啥说买私楼的都是有钱人呢,因为最低家庭收入在5万的样子了。
香港拥有私楼的人群分几类:
1)隐形富豪,香港有几套房产身家一亿左右的老人很多,但是活得都很低调,他们不算叱咤风云的人物,更多的像以前的地主,对,就是地主,赚了钱没事就买个房子(跟上海深圳本地人很相似吧?),然后攒了一辈子,发现房价被市场推高下,他们水涨船高,有个几套房子就是好几千万近亿身家了。这群人啊,就是吃喝不愁的梯队
2)以前买了楼的老香港人,集中在40岁以上,2000~2007年之间购房,或者更早1995年之前购房的,这些人可以算中产以上,铁打不动,因为有房无贷,幸福一生。算上房产资产轻松过千万
3)投资移民,早年香港对内地人开房投资移民政策(现已取消),投资1千万以上即可获得香港身份,很多人借此身份在2010年以前购置了香港房产,他们有钱不用说了,所以香港房价虽然贵,难不住他们
4)技术移民,香港高校于21世纪陆续放开对内地的招生主要是内地来港读书、工作的年轻人,基本都是211、985以上学校的硕士以上学历,虽然起步收入不高,但是混迹5年基本都是个人基本月入3万以上、家庭月入百万级别的家庭。这群人在30岁左右大都成为香港各行业中坚力量,也是买房的主要新生力量之一。
5)香港本地人,也就是上面讨论了一大堆之后剩余的那一小部分人群,为啥说小呢?我邻居家,老头挂了,留下一个店面,2012年卖了3800万,然后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每人分了大几百万,女儿每人分了小几百万,分别以此为首付买了楼,除了女儿嫁的好点,三个儿子家靠自身能力是买不起香港房子的。所以香港本地人里,能买楼的相当一部分是啃老族,也就是父母能给与支持的家庭。
上面这些高产家庭也全部刨去后,再看剩下哪些人吧。
公屋居屋出身的穷娃,香港没有计划生育,所以香港家庭要么不生,一般都生2~3个,每个娃儿可以从政府领取每月合计五千左右的各类补贴嘛,政府帮养娃,何乐不为。这些娃小时候吃喝不愁,但是长大后因为父母积蓄有限,无法资助,所以他们是购房最吃力的一群人,很多人就流向了最开始讲的第一类第二类,继续薅资本主义羊毛。类似内地农村出生读完大学留在北京上海的,你去问问他们现在买房压力大不大,或者有没有想过要买楼。
香港穷人很难翻身,为啥?因为房价壁垒,把住政府资助楼和住私人楼的人群分开了,天然的几百万的壁垒,很难跨越。
香港穷人翻身明确的路只有一条路:读书。
1,学医,内地受欺负的专业,在香港是绝对的高大上专业,香港高考考上医学院直接可以申请近百万的助学贷款,医生起薪4万,干几年后年入百万轻松。
2,学法律,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但是穷人娃借此奋斗到有房有车还是不难的
3,学金融,金融民工,年薪百万也是比较容易混到的。
4,技术类,双职工的话,可以勉强达到家庭月入5万以上,朝着买私楼努力。
5,不知道,除此三条比较明确的路子之外,香港想翻身的路子真的并不多,因为香港没有内地那么多新机会,也就没有那么多新岗位了。
最后总结一下,以上讨论都是局限在价格,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是:香港主流居住面积是600尺建筑-500尺实用的房子户型,也就是相当于内地50~60平方米的超小户型。内地很多人买房子都不考虑这种户型吧?在香港这就是主流户型了。所以,香港人的累,居住面积是个大问题。
在香港,本土底层想要翻身,有一道价值百万(小户型首付)的鸿沟需要跨越,
港漂一族,月入5万以下的家庭,谈梦也是奢侈的,必须熬,为啥要熬呢?我想以前吸引人的东西有很多,现在么,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为啥近年香港流失的人才越来越多。因为,如果你居住的城市不能成为你的家,那么注定要分离,因为它无法成为你的亲人。
说了那么多,我目前还在香港,也在问自己,何时可能会离开
其实难度也没有想象的大,买私屋的难度也就比现在的深圳略高一点,香港的利率还低。
另外闲扯一下香港的新房开发速度太慢了。我在广州一个约50万平方的项目从开工到完全交付还不到3年。公司在香港一个同期开工的项目,规模才1万多房的单栋公寓楼,连装修都没搞完。
香港给非永居发5000块消费券的事,没人不知道吧?
这几年因为疫情民困,港府几乎年年发钱,但大多没满7年的非永居每次都只有羡慕的份......
所以周一新闻一公布,港漂们都忍不住奔走相告,发朋友圈庆祝。
不少港漂也觉得,钱多少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归属感!
对大多数港漂来说,发钱这事挺突然的,但!其实不突然!
早在今年初,香港G19议员就联名促请港府:允许合资格非永久居民申请消费券。
随后又有18位立法会议员和32个机构联署再向港府提议。
后来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证实,立法会的建议是他最终决定给非永居发消费券的原因之一!
而最近,香港立法会上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新政策,不仅跟非永居有关,还跟大家最关心的买房有关!
众所周知,现在香港非永居买房要交30%的税,而立法会议员谭岳衡提议:
非永居买房时可以先交30%的税,但等他们满7年换永居后,港府再按照首置税率4.25%,把多出来的25.75%还给他们。
简单来说,就是先交后退!
这样可以为香港留住更多的人才,让大家在香港更有归属感。
如果参考之前消费券的路径,这事不是没有可能啊!
行,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个政策!首先,我们了解下非永居在香港买房有多难!
其实以前香港买房税很低的,1997年时税率最高只有2.75%(按照你的房价来,房子越贵税率越高),而且不管是永居非永居,香港人、内地人还是外国人全都是一样的税率!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
香港楼价一路飙升,为了控制楼价,政府出了一个又一个辣招。
2012年,时任特首梁振英推出“买家印花税”,简单说就是香港永居之外的人,买房一律交15%的税!
这个政策主要是想打击外地炒楼客,但也给非永居上车增加了一道门槛。
2016年,港府又把买房的“从价印花税”涨价,除了香港永居首次置业,其他买楼一律交15%的印花税。
对香港非永居来说,这两个15%加起来不就30%了吗?
30%是什么概念?
1000万的房子,没房住的香港永久居民买下来,只要交37万的税,而同样没房的非永居直接交300万的税!
说到这,我们顺便看看香港永居首次买房税有多低?
只要1.5%-4.25%!
按照你的房价来的,房子越贵,税越贵,具体可以看下面的图:
所以大多数港漂都会选择在香港待满7年换了永居后再买房。
不过是晚点买房而已,多几年赚钱上车,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7年对于香港楼市来说,那可真是个大问题!
香港近20年楼市大趋势都是上升,而且涨了5倍。
这7年对于买家来说,可能就是好几百万的差距。
抛开非典、经济危机这种极端事件不提,就看最近这7年!
7年前,将军澳日出康城新盘晋海开售,扣除优惠后呎价是1.2万(约每平12万),最便宜的一房只要400多万(大概30平)。
7年后,这个盘呎价约1.8万,有的甚至涨到2万(每平18万-20万),一房要600、700多万,涨幅最高达50%!(但是这也和户型有关,大单位涨幅就没这么好)
这么一看,好像还不如直接交30%的税划算!
再来看看启德,7年前启德一号2期开售,当时呎价约1.6万(16万每平),现在差不多2.1万(21万每平)。
7年前两房只要1000万出头,7年后两房要1200多万。
当然这两个地区都是过去几年涨势比较好的地方,其他地区就不一定了。
不过作为一个非永居,只能眼看着房价飞涨干着急,慢慢挨够7年再上车,回忆起7年前的房价,一边交钱,一边滴血!
但是!现在转机或许来了……
圈妹开头也说了,立法会议员谭岳衡提议让非永居买房先交30%的税,等满7年换永居后再退。
他还认为,非永居买房需要30%的税,这很削弱香港低税的优势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而当他看到这次消费券政策后非永居的反应,觉得可以改善一下这个30%辣税的政策。
非永居买了房后,如果没有成为永久居民,就不存在退税,依然是30%。
但对于那些想留下来拿永居的人来说,可以早上车,安居乐业,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而对政府来讲,不仅没有收入方面的损失,还可以留住人才,增强香港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并且这也不影响港府打击炒楼客的初衷,毕竟这些人还是以自住为主的。
皆大欢喜,是不是挺好的!
而且英国、澳洲等地,都存在类似退税的政策。
像英国非首置买家买楼,需要额外交3%的印花税。
而且英国对首置的定义很特殊,你只要有房子,不管房子在任何地区,都不算是首置!
比如你在香港有套房,但现在想在英国买房,因为不是首置所以需要多交3%的印花税。
但只要你在3年内把香港房子卖出去,就可以恢复首置身份,向英国政府申请退税。
再比如澳洲,从2016年开始对海外人士买的澳洲物业征收印花税附加税和地税附加税。
拿新南威尔士州做例子,正常印花税金额大概是房价的4-5%,加上印花税附加税后大概是房价的12-13%。
如果你在买房签合同时是海外身份,但在交房前变成了非海外身份(一般是买的是楼花并且在等交房期间拿到了PR公民),你可以申请退还以前已交的印花税附加税!
那香港为什么不借鉴、效仿呢?
而且房子对于港漂来说,是刚需!
从近两年(特别是疫情后)楼市成交量来看,港漂买楼人数越来越多!
港漂想买房的心情都十分迫切,有人甚至早上拿永居,下午就签买楼合同!
根据香港土地注册处数据显示,一手私楼交易中内地买家(根据买家姓名的拼音判断的,而不是根据户籍姓名判断)占比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上升,从8.7%涨到去年10.5%。
这些内地买家基本都是已经换了香港永居的港漂!
从数量上来看,2021年前两个月港漂购买一手房的数量,比2020年初大幅度增加了30%!(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疫情成交比较少)
同样购买二手楼的港漂也变多了。
在香港二手楼交易登记中,内地买家占比连续上升,由2020年5.1%升至2021年的6.8%。成交数量也比上一年度上升了45%!
对于大部分港漂来说,买楼属于刚需。
如果真的放宽了非永居买楼的税收政策,那将会大大帮助港漂们实现需求。
港漂们也就不用白交7年租金,早点在香港上车,找到自己在香港归属感。这样看来,这个政策真的很香啊!
最后就来问问大家,你们支持非永居购房先交税后退吗?
贫民能够战胜富豪么?
在西式价值观的宣传下,西方法律体系“人人平等”,贫民是能够战胜富豪的。
被西方价值观吹烂的“程序正义”,也是保护贫民权利战胜富豪利益的杀手锏。
事实真如此么?
今天不讨论西方,就说说一国两制的港岛,贫民,富豪与“环保利益”之间,谁更大?
壹,3.3万贫民的居住权比不上11棵树?
香港在上届林郑政府时期,曾经在2018年举行过“土地大辩论”。
全民参与,根据民意,探讨如何解决香港的“居住难”问题。
或者更直白点,如何解决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依旧住在“鸽子笼”的问题。
香港岛寸土寸金,相对来说新界北区以“围村”为主,如果要划拨土地,安置人口,新界北是“全民讨论”后的最佳选择。
在新界北区,有一个占地172公顷的高尔夫球场,叫做“粉岭高尔夫球场”。
这座球场兴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港英政府兴建球场后,成立了“粉岭高尔夫球会”。
能够入籍这个球会的,必须是港英政府高官,买办,以及当时的富豪阶层。球会创立后的前四任会长,全部是当时的时任港督。
到今年,粉岭高尔夫球会的集团会员是1800万港币。而根据公开资料,目前这个172公顷的高尔夫球场,仅仅服务于2600名在籍会员。
当然,这其中包括部分现任和前任港府高官,以及大量地方议员。
那么这个“高尔夫球会”占据172公顷香港土地,服务于2600名议员和富豪,每年向政府上缴多少租金呢?
因为高尔夫用地在香港是“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所以因为公益属性,政府只是象征性的收取租金1000港币。
没错,大家没有看错单位,不是1000万,就仅仅是1000港币。
在2018年的土地大辩论之中,因为粉岭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最大,服务会员只是富豪与高官,因此民众要求“收回土地”的呼声最高。
于是在2019年,当时的港府出台了“回收粉岭高尔夫球场部分发展用地”的规划。
根据这份规划,港府收回172公顷高尔夫球场之中的32公顷,保留其余140公顷,继续作为高尔夫球场专属用地。
这32公顷发展用地里,按照规划将建设1.2万套公屋,初步预计入住人口3.36万人。
在香港,能够拿出一块“政府用地”,不用从开发商手里抢地,这是很艰难的一个举措。
3.3万人的居住权,虽然与二十年前,香港政府曾经的8万套公屋计划差距很远,但已经是现阶段难得的一步。
可是规划从2019年提出后,到今年已经三年,至今依然被“地方议会”阻挠,依旧停留在纸面上,没有任何进展。
在最新一次,7月底刚刚结束的“新界北区议会”的探讨中,议员提出“公屋建设区”有11棵树没有妥善“保育的方案”,要求解决11棵树木的“健全保育方案”后,再次审议。
因为“11棵树”而继续叫停3.3万人公屋计划的,不是一个议员,而是参加审议的10个议员的共同立场。
从公开的声明来看,这些议员也表示“不是不支持用地规划”,而是从“环保”角度,必须等到这11棵树的“完善保育方案”出台后,才会有下一步审议。
贰,4%的球场用地已经是“虎口夺食”!
香港北区议会,因为“11棵树”而叫停3.3万人的居住计划,这不体现“环保大过天”的自然理念么?
真是如此么?
这“11棵树”只是当地既得利益者在7月底最新提出的“新理由”。
在六月审议方案时的理由就“直接许多”:导致区内人口增加,容易出现交通挤塞。
从过去“找的理由”来看,还是“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很显然,新方案里,对人口的安置和居住环境,肯定和“鸽子笼现状”做出对比。
人的问题解决了,于是利益集团就提出了树的问题。这11棵树的问题在下次会有“保育方案”。
但我在香港相关的论坛里看到有人收集了“400棵树木资料”,相信解决这11棵之后,还会有390棵分批提出来。
那么是不是上一届港府这个32公顷的回收土地,切割“富豪集团利益太重”,遭到强力反噬呢?
实际上,这3.3万人居住用地,争得非常艰难!
在2018年的“全港土地大辩论”中,老百姓最不满的是66块服务私人会员的娱乐场所租赁用地。
这66块土地全部是香港政府的,只是早年被富豪阶层“租赁”,服务于少量富豪会员。
香港百姓并不是要夺回开发商的土地,也不是与新界北的当地村民争“丁权”。
当时全港大讨论,最后全力“咬住”占地面积最大的粉岭高尔夫球场,从上面咬下一小口。
许多人会不同意我的观点,172公顷中的32公顷,占地18%,这叫一小口么?
实际上,建设3.3万人居住的1.2万套公屋,用地仅仅只是8公顷,32公顷的其他24公顷“发展用地”,就是用来“保育发展的”。
也就是说,其余的24公顷,是改善当地环境的绿化措施。3.3万人的8公顷用地,准备建的公寓高度是170米,估计都在60层左右。
那么有人会提出,粉岭高尔夫球场是“富人老爷”的高端用地,三万人贫富杂居,老爷们当然不满意!
但是实际上粉岭高尔夫球场经过多轮“扩建”,如今的粉岭高尔夫球场有三个完整的“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
一条粉岭高速公路从高尔夫球场上穿过,140公顷的三个现代化标准球场都在高速路左侧。
32公顷的“球场用地”在右侧,是上世纪50年代港英政府建设的“旧场”以及停车场。
也就是说,上届政府在选择地块时,已经与富豪阶层的140公顷三块“18洞球场”做了妥协,收回的只是“废弃的旧场用地”。
在32公顷回收土地中,只有8公顷建楼房,其他都用来做“环境保育”,显然也将地方环保势力的诉求考虑到极限。
8公顷仅仅只是172公顷粉岭球场的4%,这还不算一小口么?
富豪阶层,一定要对4%的公屋,赶尽杀绝么?
叁,西式程序正义下,贫民能斗赢富豪么?
根据上届林郑政府的规划,这个公屋计划实现入住的时间是2029年。
大家没看错,政府计划“回收租赁给富人的部分废弃球场建公屋”,2018年计划,2029年3.3万人才能入住。
你觉得这效率太慢?
实际上香港这次利用政府换届,已经有实权派议员提出希望新政府“推翻前政府”议案,当地也有很大的阻力要废掉这一公屋计划。
相比较这些“直接废止公屋计划”的权贵之声,为11棵树争取生存权反而保留了“一丝体面”。
从2018年提出“回收土地”的计划,到2022年,公屋规划依旧在“讨论通过阶段”。
按照这个进度,恐怕远在天边的“2029年”,都难以实现了。
更加奇葩的是,因为政府提出“回收32公顷用地”,粉岭高尔夫球会反而可以用1港元的象征性价格,“临时续租政府欲回收用地”。
只要这个“政府计划回收”的方案一直讨论下去,这个“1元续租”就可以一直执行下去。
房地产问题,曾经被“多股势力”形容为香港乱局的根源,曾经被许多公知解读为香港年轻人走向“毒化”的根源。
那么香港各界,开明人士,民主人士,爱港爱家唱高调的人,愿不愿意为了解决3.3万人的居住权,迈出第一步?
2019年,香港政府从2600富豪会员手里回收32公顷球场用地,用于3.3万贫民的公屋用地。
当年这一举措被形容为“贫民战胜富豪利益的经典案例”。
可是站在今天回望,11棵树就这么拦在3.3万人居住权前面,一棵树比3000人的居住权更重要!
那么这3.3万人真的斗赢了那2600个权贵么?
这3.3万人,真的只是输给11棵树么?他们拿出三倍公屋社区面积的土地,作为“保育发展用地”,还不够么?
更何况,我国国务院在2004年就出台了限制国内新建高尔夫球场用地的文件。
高尔夫球场的标签可以是商务,可以是运动,可以是社交,但从来不是“环保”。
因为高尔夫球场对当地“地下水”的破坏是不可修复的,长期农药喷洒,对土地的毒化也是不可修复的。
因此过去的高尔夫球场项目,往往是用“经济与商业价值”,来抵消“环保挡板”。
可如今在香港,没有一个环保团体质疑“172公顷高尔夫球场”对土质和地下水的破坏。
没有一个环保团体为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向2600权贵富豪挥刀。
如今,3.3万居民,只是想在一条公路之隔的角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旧场”,建一个公屋社区,立刻就成了“破坏环境的污染源”了?
当3.3万贫民十年都争不过废弃球场用地时,我们就能认清“西式程序正义”,“西式环保组织”的真实嘴脸了。
西式程序正义,维护的是谁的正义?
西式环保组织,保护的又是谁的环境?
作者:北风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