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出国留学不中听的十点建议
送孩子出国读书,曾经是不少家庭的期许和远期计划。但自从国内教改之后,已经被很多家长直接提上了议事日程。能把孩子送出国,避免在国内卷,就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给孩子,毕竟能够考量这一问题的家庭,经济上基本不会存在太多压力。
要如何申请学校、选择课程、费用如何,这些问题都是留学中介的业务范围,作为一个在海外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教育从业者,我想从老师的角度说几句大实话,给各位有计划的家长提供一些有些消极但尽量真实的信息。
稍微自我介绍一下,让文章显得有说服力一点:大学毕业之后,我到新加坡,在政府中学成为一名华文教师,后来进入国际学校至今,目前任职于xx国际学校(加码自保,但我学校算是新加坡的一线国际学校)。教O 水准,IGCDE,IB(MYP/DP)等不同源流,最近几年专注在中文第一语言教学上。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一家之言,不喜勿喷。
O水准---A水准
IGCSE(剑桥国际中学教育证书)
IBPYP(小学)---IBMYP(中学)---IBDP(大专)/IBCP(职业关联)
无论哪一种课程,都和国内的中小学是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对于习惯于一种学习模式的孩子来说,这种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冲击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很多在国内养成的习惯可能在国际学校里并不好用,比如课程内容的死记硬背、单一套路的解题思路等等,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好成绩,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另外,不同的课程学习和未来考试、大学申请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最好是有一定的未来规划再考虑选择课程。而且课程之间学习内容都不同,上到一半换学校换课程非常麻烦。
想要孩子能脚踏实地的学习,家长得陪同。孩子越小,融入国际学校越容易,相反,孩子大了再出来,进入全新的环境,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抗拒。家长的陪同和监督是必须的,托管也好,监护人也好,都靠不住。自己的孩子就是得自己管才行,这是家长必须要尽的责任,尤其是把孩子送到另一个国家,无论年龄大小,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都不足以支持他们能够独立生活。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国内学不好,管不好,出国了可能可以历练一下,然后能够幡然悔悟一夜长大。
不可能!
国内管不了,国外更加管不了。
一个自由自在的,没有家长约束,身边都是同龄人,充满五光十色诱惑的国际世界,十几岁不太缺钱有的是空闲时间的年轻人如何抵御?
我所在的新加坡法律严苛,难以接触毒品,但是其他国家呢?再比如烟酒奢侈品呢?所以家长必须要在自身还有威慑力的时候,一起来。
相比国内的老师,国外的老师对学生课后的生活基本不加干预,所以不能指望老师像保姆一样24小时照顾孩子。孩子不太可能自己挖掘出自律的能力,所以让他们以相对辛苦的学习为第一要务,一样需要家长督促的。
所以奉劝各位家长:不要盲目自信,不要坚信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不要放手不顾,不要以自己的常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就好像我没法解释足球和篮球哪一个更难一样,需要从自身的能力出发,但是绝对不存在国内学渣到国外变学霸的事。
国际课程对于学生的理解分析、团队合作、个人表达方面都非常重视,很多作业需要极强的创新性,更需要非常开阔的视野,所以学生如果习惯于国内孤狼式的学习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在国际学校中健康发展。
国际学校的教学和工作语言都是英语,老师授课(除了我们语言类课程)全部以英文进行,日常沟通、学校通知、书面与口头作业、各种考试也必须以英语完成,需要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有非常强大的英文基础。
不要想着出国先上语言班,然后再入学这条路,语言关过不去,什么都过不去。只有英语好了,才能算是走出了出国的第一步。
家长自己的英语也要提升,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定期发送学生学习报告、成绩单,组织家长会等等,如果家长自己完全听不懂,就无法同老师和学校沟通,难以帮助孩子及时查缺补漏。
孩子们肯定还是喜欢和语言习惯相通的朋友在一起,但是国内来的学生,最好还是打开社交圈,从自己的舒适圈里跳出来,扎堆在中文学生圈子里是会带来归属感和便利,但是也会让其他学生觉得他们不愿融入大环境,也无法渗透进入他们的小圈子,久而久之就会更加疏远,游离于校园主体生活之外。
我明显发现很多中国孩子更喜欢网络与游戏,外国孩子也喜欢,不过他们也很喜欢运动。多参加团体项目的运动比如足球等,可以快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快速融入大环境。
青春期的孩子少不了情窦初开,国际学校基本不会去干涉学生交往,所以家长们也应该开明一些,和孩子讲好明确的界限,避免不要的麻烦。但是情感生活也不要太丰富,还是应该以学业为第一要务。
哪里都有混蛋。
遇到校园霸凌、不公平对待甚至种族歧视,一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说出来。总有一些学生、教师会出口不逊,遇到这样的情况,请务必不要忍让,让对方吃瘪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不是使用暴力,报告老师、学校都会有用,而且一定要追到底,不能问题没有解决就不了了之,也不要接受和稀泥。
不过,也不能无事生非,没事找事。一般学校对于类似问题都会严肃对待,但是无中生有总就还是会被戳穿,到时候同样会面临校方的惩罚。
过节给老师送礼、日常找老师拉关系等等一系列国内教育界的陋习在国外都行不通。学术诚信和职业操守在国际学校非常重要。和老师的一切联系最后都通过学校邮箱,尽量公开透明。家长和学生尊敬老师我们是满怀感恩的,但是还请不要用国内的套路来对待国外的老师们。
最后说回我自己本科目的话题,出国之后不要觉得自己中文能一直很好,中文作为一个学科,同样是不进则退,国内的语文老本最多只够学生支撑半年左右。除了中文课之外,国际学校里的所有课程都是英文,任何一种语言缺少了日常使用都不能学好。想要学好中文就必须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所有中文考试都是手写,缺少了日常写的训练,考试时提笔忘字就只有死路一条。很多学生中文越学越差,原因就是轻敌,听说对中国孩子来说几乎没有障碍,但是读写才是考试重点所在。
不要盲目自信,也包括中文在内。
暂时想到这十个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