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城的绵阳实践
一场盛大的科技盛宴在绵阳开启。“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这场科技的盛宴,这场机遇的聚集,这场全新的检阅,让绵阳——中国唯一一座以科技城命名的城市,等候久矣。
①绵阳国家科技城的三江口。 (绵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②绵阳国家科技城——一座智慧之城。 (周斌 摄)
③绵阳科技馆。 (周斌 摄)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7月,《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13年风雨前行,13年厚积薄发,以科技为名,这座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未来。
一
使命,重于泰山。
“两弹元勋”邓稼先也许没料到,这个他曾工作了20多年的西部小城,会成为中国唯一一座以科技城命名的城市。
为什么是绵阳?或许土生土长的绵阳人能解惑。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实施“三线建设”,在绵阳,首次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宝贵的“三线”企业。
“三线资源”奠定绵阳基础,也掀起“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大幕。长虹、九洲等军转民企业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同行业领军企业。彼时,绵阳凭借突出的科技优势,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了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重大决策。
从这一刻起,绵阳肩负起国家使命——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着力提升科技城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城市魅力和区域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经验、作出贡献。
围绕军民融合、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开放合作、城市建设、教育人才、体制创新等命题,绵阳开始了建设中国唯一工业科技城的破冰之行。
二
探路,布满坎坷。
落户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曾走过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
中物院军转民发展部的工作人员至今还记得,院属研究所为了将一项俄罗斯引进的技术工程化,历经十年攻关。最艰难的时候,研究所每人每天要背负10元债务来攻关。困境中咬牙坚持,最终结出硕果。基于这项技术成立的“利尔化学”成为院下属的第一家上市公司,逐步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吡啶类原药供应商。
这一场“院所自转”的尝试,开启了科技城建设的新思路——军民融合,这是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最大特色,也是科技城建设的基本路径。
绵阳开始清盘家底。拥有18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字号”科研院所引人瞩目;2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5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宝级”人物再加21万科技人员,智力资源丰富。
如何将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利用军品技术,实施院企合作,将企业的市场优势和院所的技术优势结合。”四川九九瑞迪数字成像技术公司负责人马永刚认为,军民融合是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一大路径。
如今,“院所自转、院企联转、军工自转、民企参军”四大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实践,成为转化科技成果、释放科技潜能的重要途径。
三
前行,亟需动力。
去年12月9日,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正式启动,目前已入驻40余家孵化企业和一批服务机构。
“需要办理的工商税务手续、融资贷款、人才引进、科技成果交易等等,不出大楼,就可以全部解决。对我们小企业来说,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凌洋科技(绵阳)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科说。
“这么做,是因为绵阳早已判定,创新将是科技城建设的第一动力。”科创区党工委书记柳江说。
这一次,绵阳意图明确,利用创新中心对整个科技城的辐射作用,盘活和挖掘现有分散在绵阳周边城区的科技资源、人力资源。
以创新为名,整座城市开始奔腾。
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创新能力——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落成并已吸引一大批科技企业入驻;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创新驿站”绵阳工作站开始挂牌;涵盖236套仪器、63位专家、15个重点实验室和300多家科技型企业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已经建成。
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到9个,成为加速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逐步深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与金融结合支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6月,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91.3%和117.1%。
四
突破,积蓄潜能。
至今还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绵阳以百万年薪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绵阳缘何推出如此大手笔?官方的解释是“选聘技术研发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发展能力强、团队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来领衔推动工业技术研究院的事业发展,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绵阳跨越发展的征程中来”。
事件背后,揭露一个共识:人才=潜能,实现科技城突破的关键。
为服务高层次人才,绵阳从创业场所、科技项目、风险投入、生活安居、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建立了市委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的制度,加大了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
为服务高校毕业生创业,绵阳成立了1000万元创业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创办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还可享受专项配套资金支持,已建成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4个,市级基地16个,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租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并为创业青年提供人才公寓。
在即将出台的《加快绵阳科技城创新人才汇聚地建设的意见》里,绵阳还将深入实施“千英百团”聚才计划,力争三年内培养引进1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人才。
如今,潜能已开始爆发:目前绵阳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577户;小微企业达到3万余户。
五
提升,内外齐力。
科技城又吹来新风。开展土地政策创新试点,实行科研经费分配管理改革,优先支持科技城及其企业多渠道融资,2013—2017年省财政每年出资5000万元设立绵阳市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科技城建设的条条“干货”,让绵阳人喜不自禁。不过,这不是开始,也并非最后。
13年间,科技城建设搭乘上了国、省、市三级联动的“直通车”。
从科技城建设启动之初,国家科技部等11个国家部委就相继参与。如今,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已经增加到18个,先后安排项目约1200项、支持资金近百亿元。
在省上,科技城建设之初就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的省建设绵阳科技城领导小组,已召开13次领导小组会议,协调解决一系列重要问题。2007年,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科技城管委会。对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下放的权限,省级部门也按照“特事特办、大力支持”的原则建立绿色通道。
而先后被授予的电子信息数字试听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等名片,更成为了支持科技城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的最好佐证。
“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绵阳科技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颜超看来,科技城的提升,因内外齐力而彰显风华。
六
未来,开放合作。
13年了,绵阳递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截至去年底,科技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2000年的5.5倍、6倍和6.6倍,R&D占GDP比重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2%,初步探索出一条加速国防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道路。
不过,科技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绵阳科技城建设,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新作为,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径,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寻求新突破,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迈出新步伐,在强化组织保障方面推出新举措。”
面对新要求,科技城昂然前行——
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今年先期启动建设“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全力打造科技城发展新引擎;
深入开展产学研、银政企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院所、高校创建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重点骨干企业转型升级计划,推动科技城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集团;
加快绵阳高新区和经开区国家级园区及省级园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1000亿园区1个、500亿园区2个、100亿园区6个;
……
更多目光锁定在开放合作。
“我们将推动科技城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深化与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交流合作,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台等区域的经贸往来,寻求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同时加快央企、民企入绵步伐。”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
明日开幕的“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就是佐证。我们期待,这场盛宴将带领绵阳国家科技城,加速驶往下一站。
城市名片
科技之城智慧之城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是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素有“西部硅谷”的美誉。2012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
概述:绵阳古名“绵州”,拥有2200余年历史,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城区三江汇流、群山环抱,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平方米,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是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山水生态城市。
交通:绵阳是连接川陕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复线、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绵阳机场开通了直达京沪穗深等16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航班70班。目前正在建设4条铁路和5条高速公路,其中成(都)绵(阳)乐(山)城际客运高铁即将预通车,成都经绵阳到西安的客运高铁已经开工,建成后绵阳到成都只需半小时,到西安只需2小时。
科技资源:绵阳科技资源富集,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万,建有科技城创新中心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科教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西部城市第5位。 (记者 吴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