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8889999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难忘的峥嵘岁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诞生记

你的位置: 首页 > 门徒平台资讯

难忘的峥嵘岁月: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诞生记

2023-04-26 10:55:56

文|莫兴伟

2015年3月3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攀枝花这座英雄之城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并试运行,她就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开幕式会场

当天,攀枝花建市50周年暨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仪式在博物馆广场举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钱海皓,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陈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吕世光,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攀枝花市委原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爱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二指挥部副司令员、原渡口市革委会主任、市委第一书记顾秀,中共陕西省委第一巡视组组长、陕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中共攀枝花市委原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吴登昌等老领导及各方嘉宾共计1000余人出席仪式。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靖平宣布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攀枝花市市委书记刘成鸣致辞。

这一刻,英雄的攀枝花终于有了英雄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多少三线建设者为之热泪盈眶,多少攀枝花儿女为之骄傲自豪。

三线建设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几代人独一无二的中国式记忆。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城市,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龙头、核心和成功典范。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三线建设给攀枝花镌刻上了火红的时代烙印,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产。为了全面反映和展示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历史,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2010年初,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三线建设博物馆”的筹建工作。2011年4月,四川省文物局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2012年6月,四川省发改委正式立项批复同意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攀枝花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4年2月,“三线建设博物馆”主体工程动工。同年4月,博物馆机构正式设立,名称为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我也是此时作为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加入到这一艰辛的建设的历程中。

建设中的工地

外观工程在建中

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工程历时五年,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工程,并连续四年列为市重点建设工程。这一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但成立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所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还指定由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总代建单位,市文广新局作为业主单位开展具体工作。博物馆建设过程艰辛而漫长,历经赵爱民、刘成鸣、张剡三任市委书记,张敏、刘建明两任分管副市长,以及市文广新局四任局长。博物馆主体建筑施工期间,正值酷暑,时任市委书记刘成鸣、市长张剡、宣传部长沈钧、副市长张敏等市领导每个月到施工现场进行办公,当场解决实际问题。在文物的展览陈列深化阶段,由于所有人都没有博物馆布展经验,市领导就多次召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大到展陈整体框架,小到具体文物陈列方式,都反复进行集体讨论,力求汇聚最大能量的集体智慧,达到最优化的展陈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展陈大纲设计,最初的设想就是讲述好四川三线建设情况,重点陈列攀枝花三线建设内容。但在多次专家研讨和论证会上,原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办公室主任王春才、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等专家学者均提出希望攀枝花在展陈大纲设计上应从全国三线建设层面进行布展考量,为今后争创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做准备。最终,这一提议被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采纳。

如今,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整个展陈站在全国的视角和高度,放眼全国三线建设的十三个主要省、区,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展陈以“铭刻峥嵘岁月,熔铸历史丰碑”为主题,其内容包括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七大板块。所有参观者置身馆中,内容完整、层次清晰、展线流畅,这不能不说是集体智慧的精彩碰撞和绝妙体现。

虽然博物馆从筹备至落成历经五年时间,但文物征集工作的开展,是从2013年下半年才正式启动的,文物布展工作真正进场,已经是2014年8月了。2015年3 月是攀枝花市建市五十周年的重要日子,博物馆按计划将在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间免费正式对外开放。此时,博物馆的主体工程还未完成,既要保证工程工期,又要力求工程质量,大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作为三线精神的传承人,建设着弘扬三线精神的博物馆,岂能在压力面前轻易言败!成昆铁路修建,攀钢七一出铁,太多三线建设历程中英雄的事迹都提醒着我们,压力就是动力,迎难而上,勇于创新才是新三线人应有的品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展场建设与文物征集布展齐头并进,与时间赛跑,向困难挑战。

如果说展场建设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体力挑战,那么文物征集布展更像是一场头绪繁多的智力竞赛。距离全国三线建设的发起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时间,其间经历了时代变迁,人事流转,不少历史文物已经湮没在时光的流逝中,许多历史亲历者更是流散到了全国各地,要寻找他们,不光要付出精力和时间,更需要借助许多现代化的搜寻手段。更何况博物馆展陈是立足反映整个中国三线建设的恢弘历史,这段历史贯穿了中国十三个省、自治区,想要搜集相关的文物资料,意味着几乎要跑遍大半个中国,这是一项何其艰巨的任务啊!

布展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下,市委办和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征集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文物和本土文物的通知》,明确具体职责和任务,全市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全力积极投入到文物征集工作中来。于此同时,市文物局成立了文物征集小组,市档案局成立了文史资料和图片档案征集小组,市电视台成立了口述历史拍摄和影视资料征集小组,面向全国进行专项征集。三线建设史是攀枝花的成长史,更是几代攀枝花人共同的历史情怀,经过前期大范围的普查、登记和广泛宣传,短短一年时间内,文物征集小组就在本市征集到9000余件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文物。其中不但有攀钢、攀煤、十九冶等各大企业和部门的无偿捐献,还有不少亲历者捐献的传家珍藏。攀枝花市原市委书记秦万祥听说攀枝花要修建博物馆,毫不犹豫地把他珍藏多年的宝贝,他称之为“老伙计”的草帽、水壶和工作服捐献给博物馆,还专门为此写了组诗送与博物馆。档案征集小组在中央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征集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批阅的三线建设文件19件,涉及三线建设的老照片6000余张。视频征集小组从全国1000个候选人中选择了120个最具代表意义的人物,从一线工人、中层干部到大企业负责人,到省市相关三线建设参与者、亲历者,到国家部委相关领导,甚至到三线建设专业研究学者。拍摄小组对120人进行了采访,制作形成高清口述历史资料共计8000余分钟。这些珍贵的文史资料,成为三线建设博物馆的馆藏珍品。

军工文物入场

室外军工展品吊装

在文物征集过程中,留下许多珍贵的记忆,萦绕心间,难以忘怀。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来自于某天在电视面前的惊鸿一瞥。作为博物馆文物征集和展陈布展负责人,也许是机缘巧合,那天正在为展品单一而发愁的市文广新局姚荣祥书记,突然被电视里传出的声音吸引了目光。那是cctv4一档叫做《远方的家》的节目,正在介绍河北一位名叫张长生的农民,他的爱好是收藏真实的飞机,并且还自己 建立了“盐山县民间航空博物馆”。当看到张长生藏品中的教练机时,姚书记眼前一亮,因为那正是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们使用的真实历史实物。于是文物征集小组迅速地锁定了目标,一定要找到这位民间奇人。虽然网络已经将世界缩小为一个地球村,但真要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人,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征集小组首先通过网络找到了张长生所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孟店乡张仁庄的村支部书记电话,谁知电话打过去却扑了个空,村支部书记表示村里确有其人,却常年在外,很少回家,无法提供联系方式。无奈之下,征集小组各出奇招,分头努力,最后是从中央电视台该档节目的编导那里得到了张长生的电话。经过反复联系,终于取得张长生的信任后,征集小组前往河北与其接洽面谈。张长生在飞机收藏方面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收藏家,与不少著名博物馆都有过合作,如何说服他为名不见经传、尚在筹建过程中的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捐赠藏品?征集小组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张长生平时喜欢喝点酒,征集小组就硬着头皮陪他喝酒,边喝边开诚布公地与其谈心,向其介绍博物馆建设的情况,倾诉文物征集过程中遭遇的困难。终于,几天之后,张长生点了头,应允捐赠一批文物,其中包括歼5飞机发动机等珍贵物品,那可是六七十年代我国主要战斗机的发动机,是货真价实的三线建设文物。

视频征集小组在北京采访

文物征集工作虽然辛苦,但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却是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工程。博物馆的建立,从筹建伊始就是以“十大精品工程”为立足点的高标准、高追求工程。但是一方面因为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因为攀枝花市本地也没有博物馆建设经验的专业人员,经过千辛万苦,多方接洽,直到2013年底,才专门邀请到了云南省博物馆馆的专家团队进行大纲撰写和展陈指导。经过多达8次的研讨和修改,博物馆展陈大纲终于在2014年3月定稿。此时,展陈工程已经开始进入招标阶段,三个标段,两次开标,标段之间相互独立,却又需要保持整体统一和协调。招标结束已经是7月底了,按照工期进度,10月份必须要进场布展施工。留给设计公司设计和我们修改论证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虽然展陈设计方案也经过20多次的修改完善,但由于缺乏实地踏勘和实际经验,在布展施工时还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变化和调整,直到10月底才确定下来。

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是国内研究小三线的专家,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首席专家。他闻讯我们的博物馆在建的情况后,马上告诉我们小三线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的定义,小三线建设的决策是1964年决定,1965年开始建设的。小三线旨在生产团级以下轻兵器,武装民兵和地方部队,战时支援野战军作战。截止1981年,在全国28省市区,已经建立兵军业268个企事业单位,255家已投产,在建工厂9个,仓库3个,研究所1家。小三线全体职工28万人,设备37000台,累计投资31.5亿元,上缴利润12.6亿元。其中上海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投资建设的81家小三线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超过7万,名列全国所有省区市之榜首。小三线建设的研究自从2013年之后,开始逐渐得到中国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果累累。

由此徐教授建议我们在我们的博物馆中,特别增加一个小三线建设的分馆。他愿意免费提供他的相关小三线的研究成果、资料和相关文物等。对此我们非常高兴。一个小三线建设博物馆,从此成为我们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28个省区市的千千万万小三线建设者数十年流血流汗应得的历史丰碑。

徐有威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小三线建设分馆

按照计划,2015年3月3日,博物馆就要建成对外开放。此时,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才刚刚封顶,外围场地建设、设施设备安装、主体建筑内外装修、展陈布展施工、景观绿化、大件文物运输等所有标段的工程全部同步展开,工地每天有近600余人在忙碌,光是保障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就是一个多么繁琐而精细的工程。为此,领导小组每周召开工作推进会,市、局领导亲自坐镇现场指挥,确保了8个标段同步施工,交叉作业顺利开展,高效有序。为了赶时间,抢进度,有的工程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临近春节,市委书记刘成鸣同志专门安排代建公司杀了一头大肥猪送到工地,慰问大家。春节期间,我们的工作人员只休息了两天就取消休假,平时的节假日就更不用说了。当时,有记者到工地采访,问大家苦不苦、累不累时,我们的工人回答说:“再苦没有三线建设时期苦,再累没有三线建设者累”!在为博物馆成立而操劳的日子里,正是因为所有建设者们的齐心协力、艰苦付出,团结拼搏,才让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最终如期向所有人敞开了大门。开馆当天,四川省文化厅王琼副厅长参观完博物馆后,无不感慨地说道:“攀枝花人是用三线精神建起了一座三线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成是攀枝花市文化建设的重大成果,弥补了四川省工业类博物馆的缺失,在四川省博物馆行业乃至全国都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博物馆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司令员李作成上将、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钱海皓中将、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陈晋、原国家计委三线调整改造办公室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中编办原主任张志坚、四川省省长尹力、国际自驾游博览会亚太旅游协会主席凯文墨菲等领导来宾、全国各地三线建设老同志先后参观博物馆,给予博物馆高度评价,并为博物馆题字留言;来自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国内知名文博专家对博物馆的展陈也进行了评审,专家组一致评价:博物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一流水准、精彩纷呈。

2016年4月11日,博物馆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正式冠名为“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2016年7月2日,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徐嵩龄一行12人莅攀对博物馆进行了专题调研,重点调研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情况,调研组一致认为,攀枝花是中国大三线建设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已成为三线建设的符号和代名词,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所收藏的历史文物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是目前全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龙头和成功典范。

国史专家团三线建设与发展攀枝花调研座谈会

中国三线建设研讨会会场(四川攀枝花  2015年3月)

截至2020年,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共接待各类观众200万余人次,博物馆不断得到了各级领导、行业内专家、学者和三线建设者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三线建设历史文化的极大关注与认知。近年来,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史教育基地”“四川首批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地标”、“四川省首批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已成为全市最靓丽的文化名片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阵地,知名度享誉全国。

时间的脚步永远向前,永不停步,但有时她会以奇特的方式,留下属于自己的烙印。在攀枝花,一座三线建设博物馆的落成,凝固了五十年的时间。在这座博物馆的建造历程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奇迹,一次从白纸到精彩的的设计,让我这个亲历者再一次感受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伟大的三线精神的深刻内涵。她将在我的生命里永远留存。

如果说三线历史是攀枝花的根,那么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成,留住了我们的根;如果说三线精神是攀枝花的魂,那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曲折和奋斗,已经告诉我们,我们的魂,一直在发扬,在传承!

作者系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原馆长

本文选自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六辑):三线建设研究者自述专辑》,该书由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底出版。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玉沙路58号  电话:0898-66889888  手机:18888889999
Copyright © 2012-2018 门徒-门徒娱乐-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