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新加坡人口多少)
新加坡的人口统计包括新加坡的人口统计,如人口密度、族裔、教育水平、民众健康、经济状况、宗教信仰和其他人口统计数据。
截至2021年6月,新加坡人口为545万。在2021年的545万总人口中,居民(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99万,非居民为147万。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亚洲国家,华人占人口的75.9%,马来人占15.0%,印度人占7.5%。新加坡也有欧亚混血儿(1-2%)。马来人被认为是土著社区。自独立以来,新加坡的人口统计一直在CMIO(华人-马来亚-印度-其他)分类体系下广泛组织。
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马来语、英语、普通话和泰米尔语。马来语是象征性的民族语言;而英语是主要的工作语言。新加坡的教育是双语的,英语是主要的教学媒介,学生也教第二语言,可能是马来语、普通话或泰米尔语。
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印度教等等。2020年总人口年增长率为-0.3%。2020年新加坡居民总生育率(TFR)为1.10;新加坡华人、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的生育率分别为0.94、1.83和0.97。2018年,新加坡马来裔的生育率比新加坡华裔和印度裔高约85%,而2010年则高出约70%。
人口增长
新加坡独立后,由于加强了对马来西亚等国家移民的控制,移民新加坡的人数也大幅下降。人口增长主要是土生土长的人口,在1970-1980年期间,自然增长的人口为315,400人,而净迁移的人口为24,000人。然而,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导致新加坡政府有意改变政策,允许更多外国人在该国生活和工作,1980-1990年期间净移民增加到近20万人。到1990-2000十年,净移民人数超过60万,超过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占人口增长的近三分之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移民人数也将达到同样高的水平,记录在案的净移民人数为664083人。
由于出生率持续低,加上其他原因,新加坡政府多年来不断改变其移民政策。随着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自本世纪头十年和2010年代以来,拥有专业资格的外国人才和低技能外国工人在新加坡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显著上升。然而,从2010年代开始实施限制移民的措施,以缓解因移民人数过多而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前关键统计数据
人口的地区
新加坡的人口一般都居住在新城,这些新城是设计成自给自足的大型卫星住宅开发项目。它包括公共住房单元、私人住房、市中心和其他设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市中心被贫民窟和棚户区所包围。到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时,住房短缺的问题已经加剧。再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交通拥堵和肮脏。新的城市规划概念于1952年7月由香港的公共房屋管理局房屋及发展委员会(组委)提出,以解决房屋短缺问题,并将大部分挤在市中心的人口迁移到港岛的其他地方。如今,全国有23个新城镇和3个庄园,其中贝德是面积和人口最多的。
人口政策
人口规划
战后出生率的激增引起了人们对计划生育的兴趣,到1960年,政府政府资助和支持计划生育项目。1965年独立后,出生率降至每千人29.5人,自然增长率降至2.5%。政府认为20世纪60年代的出生率仍然很高;在1965年,平均每11分钟就有一个婴儿出生。坎当克堡医院是一家专门从事妇女健康的医院,也是最受欢迎的生育医院。1962年,这家医院每天接生100多例。1966年,KKH接生了39835个婴儿,为它赢得了10年“单一产科设施中分娩数量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由于那个时代的床位普遍严重短缺,常规分娩的母亲在24小时内就出院了。
1965年9月,卫生部长Yong Nyuk Lin向议会提交了一份白皮书,建议实施"五年大规模计划生育方案",到1970年将出生率降低到每千人20.0人。1966年,计划生育和人口委员会(FPPB)根据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成立,提供有关计划生育的临床服务和公众教育。
到1970年,“停止生育两个”运动已经确立,实施激励、抑制和公开劝诫,以阻止家庭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1975年以后,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标志着新加坡正在经历人口转型。1983年,“毕业母亲计划”开始实施,旨在让受过教育的女性,尤其是拥有大学学位的女性结婚生子,而政府则鼓励没有o级学位的女性进行绝育手术。李光耀(Lee Kuan Yew)政府认为,为了让国家最好地发展和避免困难,应该鼓励受过教育的阶层为国家的繁殖池做出贡献,而不应该鼓励未受过教育的阶层,这引发了“伟大婚姻”的辩论。
1986年,政府改变了它的人口政策——除了它对低收入、受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的立场——并发起了“生三个或更多(如果你负担得起)”运动,为生孩子提供现金和公共行政奖励。2001年,新加坡政府启动了“婴儿奖励计划”。
新加坡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12年,新加坡的总生育率(TFR)为每个妇女生育1.20个孩子,低于替代生育率。2004年华人生育率为1.07(1990年为1.65),马来人生育率为2.10(1990年为2.69)。这两个数字在2006年都进一步下降。印度人的总生育率2004年为1.30,1990年为1.89。新加坡政府已经推出了几项高调的举措来提高生育率,并提高人们对人口老龄化负面影响的认识。2012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新加坡人口的9.9%;这一比例仍然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2015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联合成立了“新时代研究所”,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2013年人口白皮书
2013年初,新加坡议会就《人口白皮书》所建议的政策展开了辩论。白皮书指出,到2030年,新加坡90万婴儿潮一代人口将占公民人口的四分之一,其劳动力将“从2020年起”萎缩。白皮书预计,到2030年,新加坡“总人口将在650万至690万之间”。常住人口在420万至440万之间,公民人口在360万至380万之间。白皮书呼吁增加外国工人的数量,以便平衡技术工人和低技术工人的数量,并提供医疗保健和国内服务。报告还称,当经济状况良好时,外国工人有助于企业繁荣。这项动议在经过修正后获得通过,修正后的修正案将“人口政策”排除在外,并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和交通发展的关注。
这份白皮书受到了反对党和政府批评人士的严厉批评和严厉抨击。新加坡工人党议员Low Thia Khiang批评了目前提高生育率的措施,称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使年轻夫妇不愿生育。至于目前的移民政策,他指出,移民是新加坡人产生摩擦的一个根源,人口增加将给本已紧张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更大压力。2013年2月16日,近3000人集会抗议白皮书,并担忧人口增长将导致公共服务恶化和未来生活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