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一钱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多少?
刚刚又重新看了一遍武林外传,一个伙计一个月工钱是二钱银子,听起来不太多。可是买壶酒都花了三钱银子,给先生送礼买的镇尺都花了800文,铜钱和银子之间是怎么换算的,二钱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多少
浙江首富沈一石花了二十万银子
买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
送与江南织造局总管杨公公
额
我想问
这二十万两
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先列几个数据吧。明朝中后期南方米价一般稳定为一石0.5至0.6两白银,只有张居正时期由于国库白银充溢导致通货紧缩米价下跌至0.3两。北方情况则较为复杂,一般来说为米一石0.8两至1两,小麦0.5至0.6两,分时期或地域有所不同。至于盐价,由于明朝盐法败坏,其实有一些地方(像湖广这种不产盐的行省)惨到“虽有孝子慈孙,少求薄卤以奉其亲,不能得也。”1527年,南京一些地方零售盐价折合成吨为每吨25至30两之间。一般来说盐价为每吨15两左右。而现在我们盐价大概是1kg10元左右,综合一下来看,明代一两白银值600至700元。
不过这没啥意义。现在和明代社会有很大不同,这个转换其实对理解明朝经济没啥用。
电视剧中的这些数据很难说是否有考据或者说考据是否严谨的,不要太过纠结。我拿几个明代收入数据,一个役夫如果是有偿服务的话工资为0.03两每天;明朝中后期是募兵制,每个士兵一年是18两饷银,前期卫所每人每月也有一石米;明朝一个知县法定奉银是27.49两(不过知县有大量灰色收入)。
嘉靖皇帝抄严嵩家,得金3万两,白银两百多万两,还有价值数百万两的古玩字画和田产。这算是大贪了,同样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只有十万两。
以大米比价的方式绝对是错误的。古代人农业生产力能和现在一个水平?应该用平均收入来对比。
明朝时物价水平怎么样?当时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钱?
由于明朝不同阶段的史料比较缺乏,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出自万历十八年顺天府(今北京)郊县宛平县知县沈榜,在任职期内写的一本叫《宛署杂记》的书中。
万历朝在明朝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它是明朝最后的高光时刻。
倘若我们有一天能够穿越到万历朝,会发现相较于嘉靖朝而言,万历朝有了很多改观,特别是底层百姓的收入方面提升还是挺明显的。
因为万历朝经历了一次张居正改革,他将很多苛捐杂税给取消,然后对“天下田亩通行丈量”,使“粮不增加而轻重适均,将来国赋既易采纳,而小民如获更生”。
【绘画】
他的一条鞭法旨在减轻百姓负担,让逃税的豪强大户承担赋税的大头,好借此缓和阶级矛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明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并且在丝织行业,已经滋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虽然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但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某些大商人还是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对外贸易,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茶叶、瓷器、家具、书画、丝绸就成了畅销品。
茶叶这一项,资料记载:万历九年每斤芽茶估银 0 .08 两 、叶茶0 .02两。
丝织品:红黄杭细绢每匹 0 .96 两、红绫每匹 1 .28 两、黄绫每匹 1 .28两。
【绘画】
一两等于1000文钱,也就是说丝织品在无法计算成本时,是单价非常昂贵的商品。
咱们从原材料,侧面来看其大致成本:白麻1 斤 0.03/ 0 .026/ 0.02, 黄麻 1 斤 0 .03/0 .01 ,麻绳1斤0 .026。
由此也可知,在丝织行业利润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利润比较高的就应该是家具和瓷器类了。
当时桌椅的价格在1张0.5两左右,瓷器通常观赏类的都在1两以上。
【物价表】
了解了物价之后,咱们再来谈谈各行各业收入的话题。
在《宛署杂记》一书中提到万历年间的油漆工、轿夫、清洁工的工资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在诸王馆选淑女、宫女, 打扫夫每名 0 .03 两;
二、装钉匠二名 ,每名每日工食银七分;
三、油漆匠三十八工 ,银二两二钱八分;
四、万历十六年谒陵 , 搬运男夫每名 0 .12 两 ,女轿夫每名 0 .48 两。
……
总的说来,凡是能够粘上为皇帝服务的行业,收入通常都还不错。
如果只是在市井间工作,少的每天30文钱,多的每天70文钱,而给皇帝工作,哪怕是打杂,可能每天就有几百文钱入账。
【绘画】
当时一斤猪肉的价格是20文钱左右,米价是2.5文钱一斤。
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钱,能够购买400斤大米,明代一斤等于现代一斤二两左右,所以当时一两能买到现代480斤大米。
而现代大米约在2到3元一斤,取2.5元一斤,当时一两银子单纯以米价为标准衡量购买力的话约等于现在1200元左右。
一两银子等于十钱,所以当时一钱银子的购买力约等于现在人民币120元。
附上工资和物价表:
1、工资
2、物价表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万历朝户部尚书王国光所编写《万历会计录》
【2】知县沈榜《宛署杂记》
【3】高寿仙. 明万历年间北京的物价和工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47-64+161.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残暴,还能坐稳江山?唐玄宗为什么一直在提防自己的儿子?昆仑奴到底是什么,黑人?南印度人?或者是其他少数民族?青衣丶: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分别管辖什么?谁的官职大?明代的白银价值是不断贬值的,当时的中国是个物产丰饶,品类极多的庞大帝国,却独独贵金属少。 洪武24年,朝廷收到的银课是24740两;宣德5年为320297两。在天顺时,仅云南一省,每年产银十万两有奇。明代产银地计有浙江、福建、江西、湖广、贵州、河南、四川、甘肃等地,然八省所出,不敌云南之半。
银价从明初到明末,逐渐呈现下跌。明初,官定白银一两值钱1000文;到了成化时,仅能换到800文;弘治时,能换700文。万历时金背钱400文换1两。天启时,1两白银换钱500文。总体来说,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还是正统以后,且等值物的价值比例一直在波动。
注:明代的物价不能以整个王朝来算平均值。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先以硬通货米价推算个基准比例:
根据考古证明和文献记载,明代1斤约合今天1.5733斤,明代1石为120斤,约合现在的188.8斤。抛开灾荒的特殊情况, 明代的米价是正德以后开始变高,崇祯朝达到顶点。
本文以万历朝平均0.638两/石为基准,随手在京东上搜了50斤的大米,按销量选取下面这种:
50斤149元,这种大米平均是2.98元/斤,其实算比较贵的,我常吃的一种丝苗米119元50斤,算下来为2.38元。那么,以万历朝平均0.638两白银可以购买188.8斤的粮食,用这个来计算下就是:1两白银可以换算人民币(188.8*2.38)/0.638=704.3元。这是按照米价2.38元来算的,如果可以用通行的平均米价更佳,姑且这里就以704.3元计算。
按照:
隆庆元年,又重申了成化十七年的规定,国朝制钱及先代旧钱,每8文折银一分,即银1两折换铜钱800文。
万历六年又规定,嘉靖、隆庆、万历制钱。“每金背八文,准银一分,火漆、旋边各十文准银一分。洪武等项与前代旧钱,各十二文准银一分,相兼行使”。[1]
明朝的制钱有京、省之异,京钱称为“黄钱”,每文约重1钱6分,70文值银1钱,亦即700文折成银子1两。外省钱称为“皮钱”,每文约重1钱,每100文值银1钱,亦即1000文折成银子1两。一般说来,明代北京的银钱比价,大致为纹银1两,可以兑换制钱600文。自崇祯六、七年(1633-1634)之后,制钱价格渐轻,银价日涨。至崇祯末年,京钱100文,仅值银5分,即京钱20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皮钱100文,仅值银4分,即皮钱25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
[2]
我们姑且按照1两=10钱这个比例来算。1钱银子=70.43元。
以此为基础我们来看万历朝白银的购买力:
1.食盐价格
万历年间盐价:《万历会计录》记载万历七年,淮扬二府“缉获私盐,每斤定价四厘。”四厘约为3.2文。[3]
《太仓考》记载万历七年京营宫军食粮,“食盐一斤折银五厘”[4],合铜钱4文。
我们就按照一斤食盐价值4文金背铜钱,上文提到万历六年又规定,嘉靖、隆庆、万历制钱。“每金背八文,准银一分。”,那么2斤食盐才价值1分银子,但是这个价格是官定,不一定老百姓4文钱就能买到一斤食盐,尤其是偏远的地方,我们不去考虑这些细节。
那么1斤食盐=4文钱,也就是半分银子,合0.005两,0.005*704.3=3.52元,食盐的官定价格是3.52元/斤。
黄仁宇引自《香河县志》中的记载,1527年的一道奏疏表明,在毗邻盐产区的南京,盐的零售价格大约是每美吨25两银子,就便是按照每400斤一石米的成本计算,每美吨的成本也不超过2两。
1美顿=907.18千克=1834.36斤,成本为2两,则为一斤的成本是0.59元。
又,案黄仁宇说:每个灶户每年都要上交3200斤盐,每400斤盐,按规定可以得到工本米一石。
400斤盐工本米1石,也就是0.638两,704.3元,一斤盐米的工本是1.76元,盐工可以获得成本的2倍利润。
2.纺织品的价格
绢布:“绢一匹价六钱整”。[5]6*70.4=422.4元。取个毛估的尺寸一匹约等于13米,则一米的价格是32.49元。不知道这种绢布的幅宽是多少,我从淘宝搜到50厘米幅宽的一米价格是58元,90厘米幅宽是80元。
到了万历中后期,一匹绢折银是7钱,也就是493.01元,一米涨到37.92元。这些都是官定价格,可能存在剥削老百姓的情况。
当然,按照《工部厂库须知》里面记载,高级纺织品中的潞绸1匹要2.6两白银,1831.18块钱,一米140.86元。
顶级纺织品大红纻丝要3.5两(2465.05元/匹,计189.62块/米),大红线罗要3.52两(2479.14元/匹,计190.70元/米)。
其他纺织品,都从《工部厂库须知》里面摘选:
2.1 万历九年上等白绵价格是0.88两/斤,619.78元/斤;棉花绒大概要7分银子(计49.28元/斤);
2.2 万历九年的阔白布0.28两/匹,197.2元/匹,15元/米;苎布0.2两/匹,140.86元/匹, 10.83元一米。
另据《万历会计录》卷三七《营卫官军俸粮(杂支附)》,在京军士布花,按布每匹0.25两、棉花每斤0.06两折支。这么一看,给士兵的纺织品补贴折价不算低。
3.茶叶价格
万历九年,“芽茶每斤估银八分,比八年秋减□分;叶茶每斤估银二分,比八年秋增一分。”[6]即芽茶每斤0.08两,叶茶每斤0.02两。
明代饮用的茶叶,分为芽茶、叶茶两类,其中芽茶是用幼嫩芽叶制成,叶茶用较大芽叶制成。
芽茶:0.08*704.3=56.34元/斤;
叶茶:0.02*704.3=14.09元/斤;
4.其他食物的价格
《万历会计录》卷三·《内库供应》也记载了万历九年春内府十库应收纳粮料的估价:小麦每石0.81两,糯米每石1.12两,黑豆每石0.44两,黄豆每石0.53两,绿豆每石0.71两,芝麻每石1.3两(这些估价也是包含脚价在内的)。
小麦:1石=0.81两*704.3=570.48元/188.8=3.02元/斤;
糯米:1石=1.12两*704.3=788.82元/188.8=4.18元/斤;
黑豆:1石=0.44两*704.3=309.89元/188.8=1.64元/斤;
黄豆:1石=0.535两*704.3=376.80/1888.8=1.99元/斤;
绿豆:1石=0.71两*704.3=500.53/188.8=2.65元/斤;
芝麻:1石=1.3两*704.3=915.59/188.8=4.85元/斤;
5.马匹价格
万历十四年,辽东巡抚顾养谦上疏说“辽左终岁征调,马日夜不得休,死伤多而地产少,故马贵,贵于关西十之四,其值几三十金乃得一战马,次则二十金.少亦十五六金。然官给之价,家丁马二十两,选锋军十八两,随征老哨与河东西各营马或十五六两或十二两,少至十两,辽左马价至十两者不堪随操矣。”[7]此时辽东上马30两、中马20两、下马15、16两。十两的马己经不堪随操,完全没有军事价值了。而关西上马大约21.4两,中马14.3两,下马大约11两。
上马:30*704.3=21129.00元;
关西上马:21.4*704.3=15072.02元;
中马:20*704.3=14086.00元;
关西中马:14.3*704.3=10071.49元;
下马:16*704.3=11268.80元;
关西下马:11*704.3=7747.3元;
6.其他消费价格
煤的价格,《宛署杂记》记载万历五年每百斤0.1两、万历二十年0.12两。
100斤煤等于1钱银子,70.4元,1斤0.704元;到了万历二十年,价格上涨了一些。
根据《宛署杂记》和《工部厂库须知》,万历二十年的一双草鞋需要3分银子,大概21.12元;
万历五年的毛边纸10张要7分银子,49.28元,一张4.93元左右,尺寸多大暂时不知道。
100张专门用来写奏本的纸要6钱银子,422.4元,一张4.22元;
万历五年的一口小铁锅要八分银子,56.32元;大铁锅要1钱五分银子,105.6元;铁勺要21.12元;10个花碟只要6分7厘,平均4.72元一个。
木桌0.5两1张,合352.15元/张,洗面架0.2两=140.86元;扫帚要2分半银子,17.6元;一把斧头3分银子, 21.12元;一床凉席1分银子,7.04元。
1只鸭子,三分银子,21.12元;
大鹅一只,1钱八分银子,等于六只鸭子,126.72元;
1斤猪肉,1分八厘银子,12.67元;
7.一些有意思的开支
万历年间,如果想从南京上新河娶一位美妾,其价格是140两银子。[8]据说瘦马的价格更恐怖;
美妾:140*704.3=98602.00元=4.67匹上等战马;
另据王世贞《觚不觚录》的记载,一个刚中进士在京城做官之人,需要贽见大小座主,拜会同年及乡里官长,酬酢公私宴醵,赏赐座主仆从与内阁、吏部的轿夫,等等,其花费着实不少。细算下来,最为节俭的需要每年100两银子,一般岁费300两银,最多者则可达600-700两。
晚明时期,家庭单位趋于小型化,供养一个读书人相对来说更加吃力,穷书生是应付不起这样的高昂社交开支。
《金瓶梅》里面记载西门庆赏赐给仆人、小厮的钱,一般在30~100文之间, 也就是5分~1钱2分5厘左右,35.2~88块钱之间,一次赏赐最少能让下人买2.6斤猪肉,1.67只鸭肉,不可谓不是厚赏。
坐营张团练带了200名军士来西门庆家帮忙,平均每名军士得到西门庆的赏赐是50~125文之间,也不算低。
第六十三回,为他的宠妾李瓶儿办丧事,一次就兑换了500两白银,100吊钱,从这点说我也赞同西门庆对李瓶儿是真爱的说法,不仅仅是他哭的几乎昏厥,而是实打实的大操大办。
西门庆与家奴来旺儿的媳妇宋慧莲私通,这个宋慧莲原来是个厨娘,和西门庆号上以后如胶似漆,甚至西门庆见她一次,就要在她身上花掉二三钱银子。
第九十六回里面,包工头侯林儿带50个工人在水月寺修迦蓝殿,一个工人一天是4分银子,西门庆养个外遇一天的开销顶一个工人干小一个礼拜活。
第九十七回里面,买了个十三岁的丫头,用了3两5钱银子,500张毛边纸的价格,潘金莲最后的发卖价格是105两,将近7.4万元,近10户普通杂工一年的全部收入之和。
8.统筹概括
上述的介绍,看起来似乎万历朝的东西都很便宜,凉席都只要7块4毛钱一床,便宜的不得了。
但是,我们要看当时的普通老百姓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来进行对比:
万历初年,黄河沿岸“各工夫役,计工者每方给银四分,计日者每日给银三分。”[9]
黄河河工常年做的,一天的工食银是4分,28.16元,可以买4床凉席,1.3只鸭子,0.22只大鹅,5.7张毛边纸,将近6个花碟。
以这样的收入,要买一张木桌需要工作整整12天半,一个月的收入,也堪堪够买1石多点的米,家人赖此果腹都很艰难。
再看:
“凡桑地二十亩,每年雇长工三名人,每人工银二两二钱,共银六两六钱。每人算饭米二升,每月该饭米一石八斗,逐月支放,不得预支。每季发银贰两,以定下用,四季共该发银八两。”[10]
地主雇佣一名长工一年的工银是2两2钱银子,每个人每天2升米,一个月就是6斗米。他一年的薪水,按照万历年间的平均米价,也就够买3石米。这个收入应该是单身汉标准了,因为完全不能养家糊口。
“搭棚匠……每日每人工食银五分。”[11]
干杂工的一天是5分银子,35.2元,需要4天时间给家里买个洗面架子。对比现代,我们按照下图:
该网站说我们安徽的平均工资是7538.69元每个月,按照一个月30天来算是251.29元每天。如果以这个薪资水平来买个柜子要多久呢?淘宝上搜洗脸盆组合,销量最高,选了第一家的产品:
780元买个这样的,现代人需要3天时间。而一个明代的杂工,干专门给人搭建棚子的工作,需要四天给家里买个明代的洗脸架。如果你非要说现代的洗脸盆组合有架子有盆还有玻璃,玻璃这种事情我们就不要纠缠明代了,再加个面盆,便宜的要1分银子,7块钱。明代人买个洗面架和洗脸木盆需要147.86元的开销,按照杂工的收入,要4.2天的时间,还要保证每天都有活干。
但是他的日薪只能买2.78斤肉。按照今天的猪肉价格,38块一斤的五花肉,我们安徽地区的上班族一天的薪水就能购买6.6斤肉,啧啧我自己都不信。
据明代史料记载,一个僧人或道士,一年大概需要吃米6石。[12]
成化年间,朝廷赈济京城流民的食米数,是保证大口每人每月食米3斗,小口食米1斗5升。[13]
按照6石一口来算,就需要花3.83两银子来买米,他一年满勤的收入是18两,单一个人的食物开支占总收入的21.28%,五口之家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这点钱也就够吃,当然吃饱应该是不可能了,他还得有其他的开支,役银、茶米油盐等等,所以家里还得纺布来维持,但凡有一点点懒惰就揭不开锅了。如果遇到个水旱灾荒、额外征税,几乎就要破产。
按照最低生活标准,4个大人,每人每年要吃3.6石,小孩是1.8石,总计粮食需要16.2石米,一年只需要开支10.34两银子。但是封建王朝的赈灾标准,估计也就是饿不死的标准了。不论是哪个标准,都是以万历朝平均的0.638两白银1石的大米计算的。
但是当官有多爽呢?或者说当一个能捞钱的官有多爽呢?
按照海瑞写的《兴革条例》所记载淳安县衙常例钱统计,淳安县令一年能正规的捞钱 2665— 2723两左右,我们按照最低的2665两来算,一年就是187.69万的巨款呐!(一个日收入5分银的杂工,每天都有活干,一个月收入是1两5钱,一年是18两,要干14.9年才能赚到县令一年的常例银)上等战马能买将近89匹。这里面还有县衙的其他官员、胥吏在里面上下捞钱。
上面说一个刚中进士在京城做官之人,一年最少要花掉100两白银,估计也就家里有人当官或者经商,才能过得比较滋润吧。
黄仁宇说:在1578年由国库开支的俸粮和薪水总计还不到5万石大米和大约44000两白银。也就是由国库开支的货币这块有309.89万元。算上5万石米,2246.7千万元,合计也不到3000万块。案黄仁宇说明代后期全国官员不超过1.5万人,平均每个人一年才1704块钱,当然国库负担的俸禄仅仅只是包括京官[14]。
按照京师1416员,南京558员[15],合计为1974人,平均一个人一年才12951.32元,平均月薪1078.28元,可以买85.18斤猪肉,1.53石,1289斤大米。
1592年北京宛平县的知县声称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他需要将银两分别送往27个仓库和部门,然而涉及的资金总量却还不到22000两。
综上侧面反映,当官的薪资确实低,连宛平这样一个附廓京县1.45年就能稳住这部分开支。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