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博士将一篇手札当毕业展,老师为啥让他毕业?看看作品有多好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毕业时都要去做毕业论文或实践,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要进行毕业作品展,但这位博士在毕业时,将自己用毛笔写的一篇短短几十个字的日记交了上去,而日记的内容也是他在太极课考试的简要情况说明,当老师看到这个情况时,也认为是一幅创作的书法作品。
对此,一些人觉得这位学生的毕业态度有问题,而老师的做法也是做顺水人情,但也有人认为,这位学生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书法专业进行了创作,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作品,是应当被值得肯定的,相比现在一些人绞尽脑汁,不是照抄别人的创作模式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书法创作就是根据自己的书法风格,在一定条件下创作的书法作品,这个过程中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有自己的风格,古人遗留下来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以信札的方式出现的,虽然那时候没有大尺幅的纸张,但这些信札形式的书法作品,却也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因此,一些人还觉得,相对于当下一些大尺幅的书法创作作品来说,这样的形式还是应当值得提倡和借鉴参考的。
书法作品的好坏,也要考察一个人的书写能力和创作水平,并不在于尺幅的大小之上。当代书法展览虽然解决了古人以前没有解决的诸多问题,例如大展厅、大尺幅,甚至大气象,但古人的信札当中,虽说没有这样的条件与环境,但古人的作品中却也蕴藏着某种大气象,这一点很可能就是我们当下大尺幅作品所无法做到的。
王羲之的许多手札当中,就是蕴含着这样的大气象,他的作品虽然字形不大,但在有限的尺幅当中,也仅仅只有十几个字,却也反映了魏晋风流、潇洒、自然的气象。当代一些书法家极力倡导人们要写草书,而且要在大尺幅的宣纸上创作狂草作品,但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有两种现象:一是宣纸厂在制造一张宣纸时,往往需要几十个人共同来完成,宣纸几丈甚至更大,二是某次草书展览中,黄庭坚的草书就占了80%之多,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其实就是跟风。
何谓跟风?就是相对于同一件事情,大家都去那么做,这个现象是要不得的。东汉时期赵壹就极力反对这样的现象,那时候许多人看到张芝成为书法名家,于是就去学习张练习草书,不吃不喝,不去做事情,赵壹就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他说,学习书法是要有天赋的,其作品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都去写狂草是破坏了书法本身的功能的。
当下人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都是以八尺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许多展览启示上就明确规定不能超过八尺,但上面的那位毕业生就反其道而行之,用了一个信札手札的形式来确定自己的毕业作品,这是最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书法不论尺幅大小,只要能反映笔法、字法和气象,就是一幅好的作品,为这位同学点赞,也为学校树立这样的风格点赞。大家觉得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